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九转金丹》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九转金丹 () >> 三十八回 九龙丹炉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21683/

三十八回 九龙丹炉(2/2)

的滤液合并在一起(原料较多时也可只抽滤一次),得到的滤液常称为硝水。

(3)把硝水倾入一只大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这一步叫做熬硝),加热时要不断搅拌,防止粘底和飞溅。

(4)当蒸发掉2/3~3/4体积的水时停止加热。这时溶液比较粘,蒸发皿底部已析出少量固体。用玻棒取一滴溶液滴在纸上,溶液如果立即凝结成团状,说明已达到要求,立即趁热抽滤。这时温度很高,*的溶解度较大不会析出,而氯化钠、氯化钾等由于溶解度较小而析出。

(5)让滤液自然冷却到30c,这时*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最大,溶解度急剧下降而大量析出。氯化钠等盐的溶解度变化小,基本上不再析出。再次抽滤,即得*晶体。如果要进一步提纯,可再次重结晶。

【说明】

(1)草木灰以荞麦杆、棉花壳、棉杆、蚕豆杆、菜子杆、番茄杆、高粱杆、玉米杆等植物燃烧后得到的灰为最好,它们钾的含量可达10~15%。当然其他草木灰也可以使用。

(2)以上原理也适用于土法生产土硝。

道士们搞物理化学到王远知的时代,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传说黄帝就是搞这个的。与中医一样,方法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成绩是伟大的,理论是错误的,发展是缓慢的,前途是没有的。全部是一代又一代人经验的积累。

王远知仔仔细细把制硝的手艺传给了三个徒弟,并让他们发下重誓,火龙散的配方就是亲爹也不能给,这是道门混饭吃的法宝!非入室弟子不授。有了三个免费劳工,王远知大真人就如名牌大学的捣死叫兽一般。眼看成果就出来啦。真是手中有药,心里不慌。两天工夫,搞出上百斤火yao。什么狗屁大国师,老子轰死你!等你掏出石精,也得全洒在自己身上。

三个徒弟在老师的全程看护下,各做了一个小炮。用最细的竹子填上药,檀香点燃就跑。咚!呯!轰!妈的,三个炮装药不同,响想来声都不一样。把元霸,天纲,淳风三个兴奋坏了。这才是道术!真正的道术!有了这个,江湖上横着走。其实何止江湖,千军万马都横着走,那正是李元霸成名的秘密。

师徒四人这边高兴,整个杨府除了紫衣睡宝宝觉不起来,其他人包括杨素可能吓坏了。紫阳真人牛b哄哄道:无量天尊,方才贫道教孩儿们一点小小法术,不必大惊小怪。

把一群人给蒙得像大头蚊子。

搞完了火yao,是要炼点正经的东东了。答应紫衣的紫竹盐一直没有着落。这当口起了丹炉,又有帮手,于是工程上马。

将竹子截成段,把日晒盐灌进竹筒。煅烧竹筒的燃料是松木;用来煅烧的窑必须用黄土制成———只有如此煅烧成的竹盐才能呈现紫色。

就这土窑,硬是在外面搞出九条龙名日九龙鼎!紫阳真人教导三个徙弟:外形是非常重要的,是装b的第一要素。你装b里面就生b。别人才说那真是b。这便是后世所说的包装。

装b浪费了一天,第二天清晨开火!

大概五个时辰后,第一次煅烧的竹盐出来了。竹子烧尽后,水分渗入盐中,盐便成了盐棒。袁天纲见了叹道:好粗啊!

紫阳真人骂道:废话!下次用根细点的竹子就不用自卑了。

将第一次煅烧的竹盐粉碎,再放进竹子里烧。这样的过程反复8次,到第9次时,将松脂洒进火中,温度调到最高限度,这时,固体盐变成了液体。

9次煅烧后的竹盐,才会最佳地表现其功效。不多不少,必须是9次。只有在1350c至1500c下煅烧后,才会变成闪出紫光的竹盐———紫竹盐。

其实,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对烤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古医书《神农本草》及《本草纲目》均对烤盐有过论述。

早在5千年以前,医学尚不发达,我们的祖先就把盐拿来炒一炒,或把盐放在竹筒里烤上几次,待日后滞食或消化不畅时用作消化剂。受伤时用作止血剂或消炎剂,还用它代替牙膏刷牙,用作洗眼睛的眼药水等等。

三天三夜三个徒弟三班导,终于成功的第一炉,共两百斤竹盐。杨素也终于治下便密了。算算时间明天就是上元节,杨府开始热闹起来,不是去闹元宵,而是去东都洛阳砸场子!还要连砸两场!!


状态提示: 三十八回 九龙丹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