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炮击670】(1/2)
东边天际线上的鱼肚白渐渐化开,从天边的云底看得出来,9月29日会有一个好天气。
大泽山北麓,直线距离670高地约3000米的神仙洞一带闪出亮光,隆隆的声响与“咻儿—咻儿”的啸叫声几乎同时传到670高地,眨眼间变成“咣咣”的巨响和能够冲破天空最后黑暗的强光。一颗颗从天而降的炮弹在山头炸开,橘红色和白色相间的光团频频闪现,爆炸的能量让大泽山在不停的震颤,崩飞的弹片和石块四处飞溅,山头仅有的几株小树在狂暴的冲击波中左摇右摆,挣扎了好一会儿,终于被弹片击中树干,弱小的树冠兜着冲击波造成的风飘悠悠的飞走。
第一发炮弹落在670高地时,孔庆桂中尉已经集合了辎重一连一排正准备出发,瞬即,从670高地上崩飞的碎石就如暴雨一般倾泻下来,“哗哗”的洒在大泽山东坡稍显茂密的植被中,一块较大的石头“蓬”的砸穿了一间房屋的茅草顶,弄得一片乌烟瘴气。
“靠近山体,快!”
孔庆桂一声令下,50多人的辎重一连一排迅速行动,贴近山体蹲下,以避免被山头滚落、崩飞的石块砸中。
日军的炮击在持续,大多数炮弹都准确的落在670高地上。日本人自己的三一式山炮太过陈旧,岛川文八郎中将主持研制的四一式山炮又不完善,只得购买德国1908年式75山炮作为参照实验对象,再改装了更轻便的轮辋,厚着脸皮称之为三八式山炮。
作为要仿造的对象,兜里缺钱的日本没有买多少,仅仅够装备中村康以太少佐的独立山炮大队。
12门75山炮一字儿摆开,以38°的最大射击仰角和每分钟13发最大战斗射速向670高地抛射一颗颗重达5公斤的弹丸,轰开山头的浮土,把岩石一寸寸剥落、轰飞。
中村康以太少佐记得绪方胜一少佐的提醒——不要靠前敌太近。因此,他的指挥位置在炮兵阵地西面大约两百米左右的小山头西侧,在这里可以不受火炮发射时的烟尘影响,耳朵也能好受一些。
这就是曲射?!
中村少佐举着望远镜观察被炮击的670高地,脑子里生出一幅图画来。火炮以最大仰角发射的炮弹越过小山头飞向半空,而后随着动能的消耗以越来越近乎垂直的弹道落在670高地上。38°的射击仰角不够用!如果能达到45°,三八式山炮的射程将有所提高;如果能达到60°,那么就可以把炮兵阵地更贴近前面的山头,获得更好的掩蔽,同时也能得到更好的炮兵奇袭效果。
45°—60°是榴弹炮通常采用的射击仰角。山地作战的75炮不仅仅需要轻量化,还需要变成一门75口径的轻型榴弹炮。
思想间,中村觉得自己找到了今后“山炮”的发展方向,暗自决定将在战后把这些心得拟写出来,呈报给负责四一式山炮研制的岛川文八郎中将。
中村拨拉着肚子的算盘,却不知已经有三股人马盯上了他。
在半山腰“躲避石雨”的辎重兵不久就很不耐烦了,看着670高地被打成了火山,纷纷要求连长上去增援。孔庆桂何尝不想?他正寻思着如何才能“捞他娘的一大票”,从此摘掉头上的“辎重”帽子。
摊开地图,孔庆桂看出北坡比较平缓,日军步兵肯定在炮击的同时已经展开攻击队形逼近670高地上的我军阵地。因为山头多岩石少泥土,阵地大多由沙袋垒成的掩体组成,在日军炮火一遍遍的轰击下,沙袋掩体肯定被破坏无遗。
可以说,670高地失守已然是定局了,与其增援670高地,不如利用目前辎重一连一排的有利位置,从半山腰向北偏东隐蔽行军,顺着山沟绕到进攻670高地的日军步兵背后。等日军进攻主峰时再不,看山头那状貌,日军这番炮火打得很准,而在竹林寺一带的我军炮兵为何不加以还击?!找,找到日军炮兵阵地,就算不能歼灭敌军炮兵,只是干扰一下,也比增援山头挨炮来的有意义。
收了地图,留下一个班继续搬运弹药上主峰,孔庆桂带着两个班36名战士带足了弹药,又就地取材扎了草环套在头上,钻进山沟,向北隐蔽运动。
竹林寺,炮九团山炮营指挥所外的高地上,炮九团最老资格的中校营长李成也在用望远镜观察硝烟火光中的670高地,脑子里也有一幅炮兵思维构成的图画。
鬼子炮击已经快二十分钟了,大泽山顶的炮兵前观却还没报告鬼子炮兵阵地位置,说明鬼子炮兵是在隐蔽的地方,以曲射战法发起的炮击。那么,大泽山北麓可以用来放列大约一个炮兵营,又能让主峰炮兵前观看不到,还能轰击670乃至主峰,这个地方符合了以上三个要素,要从地图上找出来就不是什么难事!
难的是,上面还没有对日军主攻方向,也就是山炮营的主要作战方向作出判断。郭家店正面有大约一个联队的鬼子正在展开,看样子很快就会发起进攻,那,鬼子是主攻郭家店正面?还是大泽山北麓?如果是郭家店正面,山炮营可以不挪窝就能达成几乎全正面的炮火支持。如果是大泽山北麓,从竹林寺就够不着那边了,山炮营必须前移。
判断,说起来简短,可真要把人放在那个位置上作出决定,很难!别的不说,只说山炮营。如果日军主攻郭家店,而我判断为大泽山,贸然让山炮营前移阵地,那么,如果郭家店正面被日军突破,山炮营的右翼就失去掩护,暴露在日军面前。
心中焦急的李成返回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