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军队代表】(1/2)
河南,项城。
占地三十余亩的袁世凯陵园——袁林刚刚建成,就迎来国葬的最后一道仪式——百日忌。何向东站在腰系麻布条的段祺瑞背后,跟着司仪的唱和鞠躬,心中却道:“老袁啊,你能有今天的善终,还得感谢我啊。”
何向东的出现,让袁世凯的后半生没有随着历史的惯性发展下去。1913年的战火被控制,没有蔓延开来;1914年的山东没有被日军控制;1915年也自然没有二十一条出现,更没有向已经“退居幕后”的袁世凯建议帝制什么的了。
在普遍仇日的国民情绪中,袁世凯是一副“**派”的形象,而日本也曾处心积虑的要推翻袁世凯政权,让中国陷入**之中。在****的眼里,不管袁世凯是主动还是**,却实实在在的从1913年解散国会的**袁世凯转变为1914年正式实行“责任内阁制”的**袁世凯,**因此冠之以“审时度势、缔造共和;气度宏大、为国家干城”的评语。
从1912年末到1916年夏,这一任大总统,袁世凯干得很不错。接下来,就该看黎元洪的了。在理想的国家**形态没有出现之前,何向东很乐意担当一个“躲在强人背后的真正强人”角色。
“敬上吧。”鞠躬完毕,段祺瑞迈步之前轻声提醒了一句。
何向东打开副官手中的锦盒,取出一副装饰着流苏的大元帅肩章,双手捧着,毕恭毕敬的放在香案上,立正,行军礼。大元帅肩章,就袁世凯生前的地位和他为中国陆军近代化建设作出的贡献而言,是该得的。
站到一旁,默默的看着内阁各部总长上前行礼,又看着各国驻华公使上前来,何向东用有些阴暗的心理猜度着朱尔典和林权助二人的心思。
日本海军出兵护航了,英国和日本在暗地里达成了何种“出兵条件”?何向东没有得到任何渠道传来的情报,却用信指头都能猜出来——日军从德军手里占领的青岛,肯定会成为所谓的既成事实,被英国**方的承认。承认就承认吧,到了某个时候,英国还得承认中国收回青岛、旅大甚至朝鲜宗主权的既成事实!
游戏规则本来就很简单,实力决定一切!
不过,英国在得到日本海军帮助的同时,也在处心积虑的削弱日本海军,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英国至今在暗中阻止法国向中国要求远征军帮助,目的是想在远东给日本陆军以压力,持续执行那个“以中国陆军发展牵制日本国力向陆军倾斜”的策略。同时,因为青岛的利益已经许给了日本人,如果中国出兵,势必要求在战后收回青岛,那么一来,英国就会左右为难了。
英国拥有庞大的殖民地和资源,英国要把对德国的战争持续的打下去,依靠的就是源源补给的资源。德国的潜艇战在1916年的上半年里,把从美国运到英国的钢铁、粮食的百分之五十九送入海底,英国政府甚至开始担心本土会发生饥荒了。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对日本海军舰队的需求肯定比对中国陆军远征军需求大得多。
看到朱尔典带着很真诚的神情对着汉白玉的墓碑鞠躬,何向东很努力的摁下发笑的冲动。朋友?外交官和**家会成为朋友吗?不会,他们的朋友只有一个——利益。
再看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也是一副很真诚哀悼的神情。他在哀悼谁?是日本政府一直以来视为大敌的袁世凯吗?恐怕是哀悼前任大隈重信内阁“**支那战略彻底破产”吧!说起来,何向东还得感谢日本前任内阁的“**中国战略”,没有这个战略,何向东起家时就少了二十万日圆的军火,少了在湖北化学工业起步时的部分资金今天的林权助担负着“非常重要时期”的对华政策转变任务,以确保日本能够顺利的利用中国资源,赚赛多的欧战红利。
不好办呐,林权助公使,本人会随时随地给你设置障碍的。嗯,再等几天看看奉天、北京和上海、武汉的报纸上,那上面会有许多“反正**分子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控诉”,巴布扎布事件会成为下一个中日关系冰冻期的开始。
1916年9月12日清晨,京畿卫戍司令部驻在东单兵营的宪兵第一团几乎全体出动,协助京师**厅的三百多名**在紫禁城**至海淀颐和园沿途设立岗哨。大约8时许,南苑的第九师开来六辆卡车停在金水桥头,头车上,一名辎重上尉探出来,高声问站岗的宪兵:“我是辎重第九团的,奉命来此找你们的施参谋领受任务。施参谋人呢?”
另一边车窗下,一名黑领章中间有一道白杠的宪兵上尉踏着钢梁站在驾驶员旁边,一边打量着一边说:“马得才,别问了,我在这里。”
辎重上尉马得才转头道:“老子不叫马得才了,叫马铁军。”
“马得才,这东西怎么弄的?”
“马铁军!”
“好,马铁军,这东西怎么弄的?”
“施上尉,施采甫,这个简单,你先说说找我来这里来干啥?”
“帮清朝的惺帝搬家。哎,马得才”
“马铁军!惺帝人呢?”
“下来,下来再说。”
所谓驾驶室只有钢木结构的架子撑起的帆布,马铁军跳下车,刚转到另一边就被施采甫拉着走到无人处。
“事情办得怎么样了?你们师选的是谁?”
“这个”马铁军看着车队,抬手指了指紫禁城紧闭的大门。
施采甫拉下马铁军的手臂,低声说:“不急,先说正事儿!”
第九师司令部下令,马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