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雪藏计划】(2/2)
四十英里处。此时应该积极组织战役计划的少校跑到苏瓦松这边来,作甚?因为他听说中国远征军史无前例的把坦克作为军事战略建制单位(师)的核心,编组出装甲师来;还听说在英军发起康布雷战役的同时,中法联军也将发起马尔梅松战役。使用皇家坦克部队的英军,使用装甲师的中国远征军,似乎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竞赛。
在富勒少校看来,无论是英军还是中法联军使用坦克获得突破,都是军事技术**性进步的良好例证,对少校脑子里“大规模装甲集群突破作战”的设想极具借鉴意义。
进攻发起之前来看**的装甲师,了解这支军队的装备构成、编制组织、战术条令,能为英军坦克部队发展为“师一级战略单位”作参考、比照。可惜,中国远征军总司令部早前发出命令,有几个单位不经总司令官本人准允不得开放,装甲师恰在其中。
嗯,都是拜刺杀事件所赐啊!
“装甲兵之父”还在为坦克部队争取上战场当主角的机会,何向东却已经抱定竭力发展装甲兵、航空兵、大炮兵的宗旨。抱着同情的心态,何向东接受了少校见面的请求。
上将与少校见面是戏剧性的,因为上将在还在军校读书的时候就认真拜读过少校的《战争指导》一书,还在笔记中把其“资产阶级狭隘军事观”批驳了一番。三十一岁的上将和三十九岁的少校,在年龄、军衔、军职上也颇不相称。
“坦克,还不是一种可靠的兵器。”何向东把德斯佩雷上将的话一字不动转达给少校,之后话锋一转:“任何兵器刚刚出现时都不成熟,战争会让人成熟起来,兵器也会成熟起来。少校,你们的计划我或多或少耳闻了一些,难道为了证明坦克的实战效能,非要在仅仅六英里正面的战场上使用坦克?一如坦克匆忙的出现在战场上?在我看来,当时间和战争需要给予坦克多一些准备后,他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绝非六英里,六英里的突破不能使他成为战争明星而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坦克的突破应该在他的最大行程范围之内——五十公里!”
通过翻译,富勒没有感觉出何向东话语里的调侃意味,仅从语言本身来理解上将的话意。单单如此,就足以让他生出一种“知音”之感,同时也在心底里呐喊:为何知音不是英国远征军的总司令呢?那样的话,英国远征军的坦克部队编成就不是三个只有坦克的坦克旅,而应该如中国远征军的装甲师一样。
不过,英国人的矜持让“主张集中坦克作战略突破”的富勒少校反而在何向东面前说:“上将阁下,那足以结束战争。”
“看来,英军并不急于结束战争。”何向东这么说着,瞟了旁边的阿方索少将一眼。
富勒少校觉出中国人的圈套,立即转移了话题:“在埃纳河谷多山、多树林和河谷低洼地的条件下,中国远征军使用装甲师用于进攻”
何向东不等翻译就说:“装甲师不在此次作战序列中。少校,我希望这一次谈话是军人之间关于军事学术的交流,而非受别的什么因素左右。否则,我不得不结束会面。”
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很有兴趣摸一摸少校的底,看看他在坦克这条路上究竟走了多远,思想有多深?由此才降尊纡贵的以上将之尊与小小的少校会面谈话,当然,其中还有更加深层的原因——富勒少校在英军的环境里不可能组织起一场坦克的大突破作战,而何向东却能!那么,当1917年或者1918年出现这种坦克大突破并改变战争进程之后,全世界的军事家们、军事强国们会如何看待坦克呢?
是尽量维持现状,偷偷埋头发展?还是一击建功,改变历史?
半个多小时的谈话过后,何向东决定将以装甲师为核心的大突破作战计划雪藏起来
(ps,今日两更。)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