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八章 【桥三百具舟桥】(1/2)
前线炮火连天,后方又是另一番景象。从北面拉昂向南延伸到苏瓦松的铁路,在苏瓦松车站南面大约三公里的地方开始转向西南、钻入森林,经埃默农维尔到巴黎。在和平时期,苏瓦松车站并不重要,与拉昂的铁路枢纽地位相比,他就是一个小站而已。1914年秋马恩河战役结束后,苏瓦松、埃纳河、谢曼德达姆山脊成为重要的战略地名,苏瓦松车站也因军事运输的需要扩展为具备重型物资装卸能力的客货车站,法军控制区内的铁路终端。
德军在五月的末的埃纳河攻势取得突破,苏瓦松落入德军之手,但是德国人也无法继续沿着铁路向西南推进,他们在埃纳释瓦兹驶界的维莱科特雷镇受到坚决的阻击。森林的地形地貌不适合大兵团推进,德军把突破的方向转到正南的乌希堡、蒂埃里堡,却不得不承受失去铁路交通支撑后的庞大军事运输压力。
五十多万军队,在前线作战的就有三十个师,平均每个士兵一天消耗的食品、弹药重量为六公斤,战斗激烈时因为炮兵消耗物资吨位猛涨而达到人均日消耗十公斤的水平,一天就需要五千吨补给。而随着部队向前推进,补给线也越来越长,从苏瓦松到马恩河畔42公里距离,没有铁路,只有少量的卡车,更多的是骡马牵引车辆和人力。
战争就是打后勤,德军用在后勤线上的力量越来越多,这些力量中包括德军后勤辎重部队、警卫部队、就地征发的法国妇孺和大约三万英、法战俘。
炮眼分队没有离开苏瓦松,在得到总指挥的训令后,邓铎少校把自己的位置钉牢在苏瓦松车站东侧高地下。随着战线的推移,分队潜伏的环境稍微好了一些,可以趁着拂晓到天明这段时间搞一点热食,除此之外,二十只土拨鼠的角色还得坚持扮演下去。
6月4日凌晨,车站那边传来嘈吵的声音,对地窝子里的潜伏人员来说,些微的动静都能被大地忠实的传递。邓铎少校被惊醒了,爬出地窝子掏出怀表看了看,一点三十分,离交接班还有半个小时。
过了一会儿,少校按时匍匐前进到对苏瓦松车站的观察位上接班。这个位置就在高地西侧,德军警戒哨位脚下不过五十米的地方,因为地形坡度的关系,直线的五十米距离实际上被放大到八十多米,加上植被阻挡,少校与叶志国上尉还可以小声的作一个简单的交接。
“都是浮桥船,三百三十多只,按照德军编制,应该是从二十九个师属工兵营舟桥连中抽调出来的。”
德军要过马恩河了!
之前,邓铎和叶志国也能根据德军运输队装运到空载回来的时间,计算出德军大概推进到何处。如今,德军准备大量舟桥器材,说明我军恐怕已经退过了马恩河,在南岸设防了。
炮眼分队知道的原定计划是在乌克尔河—马恩河北岸地区阻击德军,而后从贡比涅和兰斯两翼发起对向进攻。计划早已经不作数了,从苏瓦松车站每日卸载、运送物资数量和庞大运输队就可以得知——整个突出部的德军在五十万以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1918年6月初,五十万德军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战场上,都将是一坨啃不动的铁疙瘩。
歼敌二十万的饭局,一下子来了五十万客人,那只能把饭局搞砸。
邓铎和叶志国以及炮眼分队如今算作“自由人”了。不过,两人揣着的主意很大、很大、已经大到没谱儿的水平了!敌军舟桥器材的大量出现,给他们的感觉不是惊讶、恐慌,而是一群小麻雀就快跳到簸箩陷阱里,只等他二人抽调支撑陷阱的那根小木棍。
主意是从德军艰难的后勤补给现状生出的。五十万装备齐整、补给充分的德军是铁疙瘩,五十万装备齐整却缺食少弹的德军是什么呢?如果老子端了他在前方的弹药库又会如何呢?没有铁路,只有一条狭窄公路的这一地区,德军不可能准备数个弹药库,只会在主要作战方向后方某处设置一个总库!
想想看,德军刚刚冲过马恩河,后方却传来一声巨响,升腾起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几千门火炮除了炮兵部队本身携带的一个战斗基数之外,至少一周之内都难以得到炮弹补充,即便得到补充,弹药存量也是严重不足,难以支撑起激烈的攻防作战。那时候,嘿嘿
炮眼赖在苏瓦松车站不走,就是便于监视德军后勤补给情况,推算德军动向和拿捏行动时机。
邓铎不打算继续熬夜值哨,舟桥都上来了,咱们就跟着舟桥运输队前往马恩河畔,半道上把跟踪对象换为重炮弹运输队就可以了。你当熬更守夜的滋味好受吗?
炮眼分队离开了地窝子,这边没事儿了,土拨鼠也得搬家。
黑夜里,二十名队员大摇大摆的缀着德军舟桥运输队,落后一百多米,看着运输队的灯光、火把跟着走就行。偶尔后方出现汽车灯光就一下子闪到路肩下寻找掩蔽物,等车辆过去之后又大摇大摆的向南行军。
恐怕德军也想不到他们控制的地区,唯一的一条公路上,会出现这么一支敌军吧?更过分的事情还在后面,天亮前,趁着运输队在沿途设立的兵站休息,他们还潜进去搞了一些干粮和热乎食物,顺手牵羊了一份德军地图,证实了“蒂埃里堡已经失守”的猜测。
6月6日,马恩河南岸,蒙米赖,中国远征军总部与法第九集团军司令部共同驻扎此地。
在福煦、贝当、何向东决定加强两翼、中间退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