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文武际会、粉墨登场(1/2)
最近这段时间大楚的喜事不少,先是周柏娶妻成家,而后没多久骆永胜就得知陈静姝有了身孕,自己即将二度为人父。
南昌城里的官,这喜宴吃了一顿接一顿。
接连的好事似乎冥冥中有着一种预兆,那就是随着赵宋的退让,天时命数都到了大楚这边。
这些喜事不仅仅是私事上的,公事上的喜事一样多。
早前在永顺投降大楚的武冈军完成了整编,近四万名武冈军中竟然有近三万人选择了留下做大楚的兵,这个比例是骆永胜做梦都不敢去想的。
加上湘西几大土司在彭安的沟通下全心归顺,仅仅一个湖南,就为骆永胜凑出了六个满编卫!
作为回报,骆永胜兑现了自己曾经对彭安的承诺,后者做了第一任湖南布政使。
这也算是开辟了中国封建历史的先河,那就是第一次由非汉族成员做汉族政权下的一省封疆大吏。
湖北则要麻烦一点,赵宋虽然割让了湖北,但兴**还在江陵府,武昌三县也有很多朝廷显赫要员的家族成员,这些都需要慢慢撤离,骆楚的接收工作进程并不算快,但总体还是呈良性推进的。
“江西又练出了三万新兵,加上原有的五万人、湖南六个卫、湖北计划会在今年募练四万人用于防备北方和赵宋的战局,那么我大楚的总兵力将达到十八万之巨。”
这个数字让军队系统上下都极其亢奋,严真拿着军队最新一批卫一级指挥使名单找到骆永胜汇报,眉飞色舞的很是亢奋。
有了稳固的基业,依托三省近千万百姓,那么只要时间充裕,练出几十万大军就自然简单许多。
因为此时的大楚,已经不是那种其兴也勃焉的流民义军,他是正儿八经的政权,有着完善的国家体系、稳定的内部环境。
这样的大楚,恰如初升的朝阳,只需要时间就一定会凌空高照。
“十八万人?”
这个兵力数量却让骆永胜蹙起了眉头:“十八万大军,其中竟然只有五万是老兵,成色太庞杂了些,最起码也需要一年多的时间才能练出战力来。”
有个成语叫什么来着,乌合之众。
骆永胜对眼下的大楚军队唯一能想到的形容词就是这个。
足足十八万大军,老兵连一半都不到,这不是乌合之众是什么。
骆永胜的担忧让严真的兴奋劲稍稍有所受挫,但很快就拍起了胸脯。
“恩师放心,练兵的事教给君卫队即可,现在我们君卫队经过扩充已经足足有六千余人,完全有信心也有能力分散到队一级对新兵进行操练整编。”
提到君卫队,骆永胜才算是踏实不少。
比起日益庞大的军队系统,君卫队的成色显然要纯粹很多、战斗力和凝聚力更是极强。
“嗯,有你看着练兵,孤心里踏实。”
实力扩充迅速是一件大喜事,但骆永胜此刻的注意力却不在这里。
重阳佳节,万众瞩目的第一届大楚国家公员招录考试正式在南昌举行。
上万名来自江西七府的士子涌入南昌城中赴考,不仅南昌府上下忙的团团转,大元帅府现在也暂时搁置了一些不当紧的政务,全幅身心的关切起这次国考来。
之前用了很大的篇幅来简述了一些政权政治的核心点和其对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性,故而这次国考就是大楚眼下唯一的大事。
上至骆永胜、下至负责考场监考防止作弊的小吏都打起了十万分精神。
这上万名赴考的考生中,未来可是会出现大楚的首辅、阁臣、部院尚书。
相应的,在这一件事上,骆永胜也是三令五申,毫不客气的宣布。
“凡是在科举中存在舞弊行为的,立斩不赦。”
毁科举就是毁国家!
靠着作弊这种蝇营狗苟手段当了官,还能指望其当一个好官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必然是一个所谓懂得‘人情世故’的混子,这种官员只会是政权的蛀虫,活着也是浪费粮食。
大楚没有尊重人权法案,骆永胜的规矩就是最大、最权威的律法。
他说了立斩不赦,那就绝不可能有商量的余地。
谁也不敢徇私!
因为考生太多,这第一届国考被分成了七天进行,每天都有上千份考卷送进大元帅府。
为了审卷,骆永胜亲自坐镇,会同政务阁三名阁臣耿百顺、魏禀坤、骆成文,以及吏部尚书周正、礼部尚书兼江西布政使褚季五人一道组成了审卷组。
特晋骆成文入阁当然是骆永胜的手笔,自有考量。
考卷很多,即使是六个人一起审批进度也并不快,到了饭点,六个人索性围坐在一起就着馒头、咸菜、米粥就对付起来。
“今天都有什么收获吗。”
馒头咸菜骆永胜吃的很香,嘴里面含糊不清的念叨着,很没有礼貌。
所谓食不言寝不语,但咱们这位楚王显然没有那么高的素质水平,他现在迫切的关心其他几人有没有在审卷的过程中发现人才。
“臣这边有几个,其对《楚典》的学习和对考题的解答都比较深刻。”
“臣这里也是。”
五人都纷纷做了回应,而褚季则给骆永胜带来了一个惊喜。
“臣这里也有一个才子,叫郁金,他的答题臣觉得做的极好。”
“是吗?”骆永胜来了兴致:“详细说说看。”
“臣着重说一下最后一道考题,就是结合《楚典》畅谈楚宋政权经制研讨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