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四位知府(下)(1/2)
??“范兄、晏兄、沈兄,咱们今日别过,再见怕是不知何时了,留步吧。”
??南昌城外十里亭,小小年岁的郁金一副小大人模样,冲着范仲淹、晏殊还有沈曾三人拱手。
??今日是各自赴任的日子,郁金算是沾了岁数的便宜,被派去离着南昌最近的上饶府做知府,而其他三人可就天南海北了,范仲淹最远,他去了最南部的赣州府。
??“知府、知府,一府百姓便是几十万民,我等蒙王恩少居高位,当思肩头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里面年岁最长的沈曾勉励了郁金几句:“郁贤弟你岁数最轻,很多事情务必要三思而行,愚兄没有什么好送你的,愚兄这有一本《治水策》和《博济方》,前者是我沈家历代先祖对治水的一些心得,后者则是我沈家先人对医学的一些研究。
??上饶临近长江,水害不断且易生各种疟疾,希望这两本书对你可以有所帮助。”
??接过书的郁金道了声谢,也是年岁尚小,求学若渴,随手就翻开看了两眼,这一看可不得了,下意识喝了声彩。
??这声彩喝的突然,把一旁的范仲淹和晏殊都吓了一跳,两人见郁金激动的满脸通红,都不由心生好奇。
??什么样的书,能让郁金这位少年英才激动成这幅样子?
??这心中一有好奇,可就像长了草一般瘙痒难耐,两人都凑过去看,匆匆几眼便不由偏首去看沈曾。
??“沈兄,此书乃贤兄所作?”
??“非也。”
??沈曾忙摇头:“此为我沈家历代家学,是祖先的功劳,沈某可不敢贪功。”
??“没曾想,尊府上竟对水利、医学有如此深之见识,真是失敬。”
??晏殊拱手道:“尊府上可是曾供职过太医院、工部等有司衙门?”
??两本书完全不是一个领域,那说明沈家祖上起码有两位祖先分别供职不同的衙门,且都是学识极高深之大才,不然编修不出一本书来。
??熟料沈曾羞涩一笑,弱声道。
??“祖上确实有人在先李唐做过官,而且,不止一人。”
??“家学渊源,佩服。”
??几人刚想捧一句,又听沈曾道。
??“沈某家中,如此般藏书,有大约一千余本,涉及百家。”
??三人顿时瞪大了眼,不可思议。
??百家藏书一千多本?
??这皇帝倒是书多,但也绝不敢说涉及百家啊。
??比如说一个儒家,可能就有七八百本书,故只能算是一类。
??百家是个什么概念?
??自打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这些古典大多早就失传了,流传于世的经文典籍最多不过那寥寥几大类而已。
??法家、兵家、儒家、道家、农家等广为使用流传的。
??而这沈曾竟然敢说,他家中的藏书,涉及百家?
??这能是真的吗。
??沈曾有没有吹牛?
??可能会有一点夸张的成分,但也不多。
??在宋朝乃至中国文化传承的历史中,沈家绝对是一个bug级的存在,这一点毫无争议。
??沈家的家学储备有多么恐怖?
??凡是咱们能想到的学科,在沈家你几乎都能找到。
??沈曾的孙子沈括生来也是老天赏饭,记忆力出众,竟然能把沈家家学集而大成,从而得到一个后现代无数科学家都没能获得的称谓。
??“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人物!”
??在有记载的注释中,沈括是医学大师(完善的《博济方》留给了大宋太医院)、水利工程学大师(主修芜湖水利工程、两浙水利工程、回河之争后治理黄河水患)、天文学大师(任司天监主持制造浑天仪)、经济学大师(出任三司使负责熙宁变法)、机械学大师(任军器监,神臂弓就是由他改良,并经其手生产效率提高几十倍,但无详细记载是否为流水线技术)。
??同时,沈括还是个兵法家(著有《九军战法》,打赢过西夏、抵御过辽国,治军之能被宋神宗和王安石誉为百官之首)、刑法家(王安石为相期间,以沈括任出任检证刑房事负责变法)。
??沈括还是地理学家(作《使契丹图抄》、《宁边灵夏图录》、《天下郡县图》)、数学家(著作太多不写了)、物理学家(改良指南针、光学成像、凹面镜成像、凸面镜成像、小孔成像、折射、曲光镜、透光镜、声学共振、应弦共振、虚能纳声等等)、化学家(虽不是第一个发现石油的,但却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开采和运用石油的,其他化学发明太多,写不过来。)
??最牛的一点,就是在身兼百学且都达到历史第一人水平高度的时候,沈括还有时间做一名大音乐家。
??按照《宋史》的记载,能查到的沈括编著的书籍就涉及二十二种学科、一百五十五本书。
??说简单点,毫不吹嘘的说,沈家就是苍天送给大宋王朝最宝贵的一份礼物。
??也是送给中国最大的一份礼物。
??沈括在物理学、化学领域的高度,领先了欧洲近六百年!
??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都没赶上中国北宋时期的科研水平。
??可惜就这么一位五千年历史才出来一个全才奇人,竟然是因为政治斗争被强制致仕,而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更是被赵宋王朝列为禁书。
??沈括死后几十年,《程朱理学》诞生,从此成为了中国唯一的主流学科。
??真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