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蒙军世侯(2/3)
侯就显得格外怪异,它既不是汉化、也不是蒙古化,这个行为本身违背了此时的蒙古传统。因为如今的蒙古已经不是原始的蒙古,而是北元蒙古,北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非常汉化的游牧帝国。…
它之所以显得跟元朝之前的蒙古很像,是因为其与明朝长达数百年的战争与封锁,使其文化断代,回到了造不出纸张的黑暗年代。
实际上即使在文化断层的黑暗年代,北元蒙古跟西边的那些游牧亲戚相比,在体制、建筑艺术等方面,依然是文明程度极高的文化人。
天上地下,大明的皇帝、后金的大汗,都不会授予他们这些游牧泥腿子土地与世袭官职,只有缩在青海的刘承宗,才是他们统治土地的权力来源。
所以他们首先操心的不是自己能不能世袭,而是刘承宗能不能世袭。
正这个无心的举动,给杨麒在黄台吉那拉了极大的仇恨。
没别的原因,漠南真正的蒙古贵族,那几个出身漠南的元帅府万户,接受册封之后都非常平静。
他们知道自己接受册封之后面临的是什么,部众缺粮,牲畜倒毙,还面临明廷与后金的双重威胁。
但那些刚成为千户的蒙军世侯非常躁动,纷纷找上漠南最有权势的蒙古贵族,也是漠南草原上过去的两个汗。
一个是土默特部的俄木布,另一个是鄂尔多斯的济农额璘臣。
诉求就一个:带我们南下吧,打穿大明,觐见大汗! 俄木布寻思,你们可消停会儿吧。
我相信你们是诚心实意的想让我觐见大汗。
但我土默特部的口粮现在还能撑到九月,南攻大明,我五月就死了,我看你们是想送我去觐见林丹大汗。
相较于俄木布,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是更有文化的人。
他深入浅出地给蒙军世侯们讲了一下,大都督杨麒豢养汉军,使用圆圈贸易的经济学原理。
额璘臣跟人们解释,济农不怀疑你们对出人头地的渴望,但是进攻宁夏、陕西、山西,都会打破圆圈贸易,使杨麒都督的汉军断粮。
那么我们还没打穿大明,杨麒都督麾下的汉军就先揍你们了。
蒙军世侯面面相觑,一脸懵逼。
这种涉及到崇祯皇帝的经济学,对他们这些草原泥腿子来说显然太过深奥。
不过好在人们信任额璘臣这个济农,纷纷要求额璘臣给出个主意,不能在漠南干耗着。
本来这些蒙古小官儿、牧民豪杰为了响应杨麒的号召,都是凭个人声望努力纠集一百个壮丁攒起来的团队。
如今创业团队的架子搭好、契丹汗的册封也有了,没有项目干耗着可不行。
再耗下去他们就饿得没力气打人了。
作为蒙古济农,额璘臣应该给他们出主意。
可是作为一个人,额璘臣寻思我能给你们出个鸡毛主意啊,我自己今年过冬都得上杨麒家吃饭去。
更何况,作为黄金家族的统治者,实际上额璘臣看见这帮非黄金家族占有土地的蒙军世侯,就和林丹大汗看见擅自称汗的他一样。…
那是打从心底儿里的别扭。
不过额璘臣身边有个万户,也是他最为信任的朋友与封臣,别速惕、乌审两部的领主,萨囊彻辰黄台吉。
萨囊家学渊源,精通史学,他给正在编撰的史书《蒙古源流》列出大纲,将会包含印度王统史、藏地王统史、蒙古汗统史、汉地皇统史和大明皇统史。
他甚至还给女真汗统史和刘承宗的皇统史准备了大纲……谁赢写谁。
反正这种史书,不花个二三十年也写不完,萨囊觉得自己可以走着瞧,看谁笑到最后。
三十年在历史上不过弹指一挥,可是对人的生命来说,三十年却又能发生太多事了,足够让林丹汗从鞭挞草原的虏中名王,变成青海湖畔的冢中枯骨。
在这个时代,即使是最明智之人,也无法看清天下最终会滑向何处。
对萨囊来说,就是滑。
反正蒙古随着林丹大汗宾天,失去了角逐天下的机会,不论谁得了天下,都是往下滑。
萨囊告诉不想管这事儿的额璘臣:“济农要帮他们。”
这个时候无需考虑任何大势,在蒙古全面衰落的时代洪流之中,额璘臣需要做的,就是尽量,让尽可能多的蒙古人信赖他,团结在鄂尔多斯周围。
这支力量越强大,不论漠南最终的归属于谁,额璘臣都能越安全。
而额璘臣越安全,鄂尔多斯的蒙古人就越不是任人宰割的砧板鱼肉,不论漠南最终归属谁家,都能有蒙古人的一席之地。
额璘臣琢磨,好像确实是这回事,在觐见刘承宗之前,鄂尔多斯能动员越多的兵力、在蒙古诸部当中有越高的声望,等见着刘承宗了,就有越大的价值。
如果上下一体,紧密到无法拆开,元帅府通过他来统治鄂尔多斯,就是最省时省力的方法。
那出征吧。
杨麒的圆圈贸易不能破坏,进攻方向也没啥选择余地,就东边。
张家口外放牧的哈剌慎部。
额璘臣第一时间就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杨麒,毕竟在元帅府的法度上,漠南都督是节制他的分管长官。
另一方面,他认为杨麒也会喜欢这个计划,反正今年后金再征漠南是板上钉钉,到时候哈剌慎部的固鲁思齐布也一定会从征。
反正早晚都是敌人,不如趁后金军没发兵,先揍他一顿,抢他的牲畜杀他的人。
但问题出在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