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躺平了(1/2)
风声刚刚传出去,外放名单尚未定下来,禁军之中就先一步炸开了锅。抗议的抗议,走关系的走关系,跳槽的跳槽,一时间那是群魔乱舞。
可惜这些表演,最终都是白费功夫。迫于皇帝的压力,唐国公根本就不敢徇私,确切的说是没有办法徇私。
所有的军官都是关系户,只要他敢给开后门,大家就有路子离开。人都跑去了别的衙门,那还外放个鬼。
不把这些家伙打发到地方上去,谁负责镇压叛乱、稳定地方局势?
难不成继续依靠那帮整日捷报不断、叛乱不止,就会伸手要钱的平叛大军?
叛军越剿越多,朝廷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少。这里面的猫腻,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一直没有揭开盖子,那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
大周帝国的叛军数量虽然多,可那种动则几十万、上百万的叛军却不存在。因为缺乏高端武力的缘故,叛军一旦做大就会遭到朝廷的斩首战术。
明知道挡不住,叛军也不是铁憨憨。稍微有点儿见识的叛军,都会限制自己的规模,免得招致朝廷的雷霆一击。
大规模叛乱可以请朝中金丹宗师、甚至是元神供奉出马,分布零散的小规模叛乱,那就没有办法了。
高手不是大白菜,偏偏大周帝国又辽阔的不像话,仅朝中有限的高手根本就顾不过来。
在这种背景之下,想要剿灭叛乱,最需要的不是一个牛逼的统帅,而是无数有一定指挥能力的中层军官。
百分之九十九的叛军,一名千户带着几百精兵都能够搞定。只有剩下不到百分之一的叛军,需要出动上万大军围剿。
禁军中军官的能力虽然不咋地,但那也要看和谁比。或许距离精锐部队有一定差距,但是绝对超过大部分地方军队。
打发这些人出京镇压叛乱,理论上来说,绝对是眼下最好的选择。最终能不能行得通,还是要看大家是否肯卖力。
虚衔贵族也就罢了,一家子的权力都系于朝廷,不敢怎么闹腾。可实封的诸侯子弟就不一样了,惹急了人家直接挂印而去。
……
外界闹得沸沸扬扬,养伤二人组却在家中像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浑然没有将即将到来的外放当成一回事。
看了两个躺在扶摇椅上的两个弟弟,李良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们两个可是真悠闲啊!
知不知道,军营中都乱套了。大家都忙着活动,想要留在京中,你们两个居然在这里……”
话到嘴边都说不出来,李良显然是被气坏了。作为一个循规蹈矩、成熟稳重的乖孩子,他实在是容忍这种直接躺平的行为。
见便宜六哥是真的关心,李牧开口安慰道:“六哥,勿急!此事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多做什么,结局其实早已经注定。
如果朝廷下定决心,要解决地方上层出不穷的叛乱问题,调我们出京只是时间问题。
胳膊拗不过大腿。不涉及核心利益问题,只要朝廷肯表示出足够的善意,勋贵集团是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和皇上硬顶的。
要是朝廷的立场不够坚定,仅仅只是一次试探。等其他人只要闹了起来,那帮官僚自己就会放弃。
何况现在出京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接下来京城注定是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战场,我们留在这里很容易被卷入进去当炮灰。”
不是勋贵集团怂,主要是禁军中关系户虽然多,却很少有继承人。大部分都是在家中有点儿能力儿子,或着是得宠的儿子。
真正的继承都在六部任职,或者是给皇帝、内阁打下手,学习朝堂斗争的经验。军营历练这个环节,基本上在自家私军中就完成了。
既然不是继承人,那么为了家族利益,就有可能拿来交易。反正外放为官,只是可能影响未来的仕途,又不会要了他们的命。
在李牧看来,朝廷只要不拿他们当炮灰用,估摸着家族还会乐见其成。有机会借朝廷的手,替自家培养将领何乐而不为呢?
别看现在大家是朝廷的官,未来终归是要回去的。大周官可没有当到死的说法,顶多混个七八十年就必须要辞官离开。
对地方诸侯而言,除非子弟能够再开辟一片封地,进一步壮大家族势力;否则在朝中爬得位置再高,也不及带着一身能力回去。
封地不易混,皇帝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将自己的地盘无限进行分封呢?
当年玩儿分封制,那是因为国土面积太过庞大,根本就统治不下来,迫不得已只能靠分封贵族统治。
即便是皇室子弟,现在都别想获得封地。除非是某家封地贵族玩儿崩盘了,其他人才有取而代之的机会。
这种机会微乎其微,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稍微有一个环节出问题,最后都会前功尽弃。
这也是大周官僚堕落的一个原因。毕竟,在任期间不多捞点儿好处,告老还乡以后就没机会了。
尤其是像李牧这种渴望长生的存在,更是要狠狠的捞好处。挖大周帝国的墙角,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对自家这位十三弟,李良是彻底无语。明明有一身的本事,偏偏染上了纨绔作风,成为了一条咸鱼,没有丝毫奋斗精神。
再加上旁边的那条咸鱼,就是两条咸鱼。搞得他这个兄长都受了影响,居然破天荒的觉得自家十三弟说得有道理。
揉了揉额头,强忍不适说道:“那也不能干看着呀?就算是外放为官,也要看地方。
不去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