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许常夫(1/2)
那个突厥小兵在被唐军围殴了一段时间之后,已经半死不活的躺在地上,几个唐军哈哈大笑转身就走,他的首领才敢于把他拖回去。
黄起和曹正等人见此情形,丝毫不以为意,王东悄悄看向那几个突厥人,他们原本是拿了点钱想要来这里和那个关中商人买丝绸的,见此情形,脸上都露出落寞的神态,东西自然也不买了,彼此之间小声说了几句话,便拖着自己同伴受伤的身体往回走。
王东心中一叹,在这种情况下,突厥人能不记恨唐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两边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
颉利可汗当时入侵大唐就是纠结了吐谷浑附近的大量势力前去的,这些突厥部落能来到这里多半之前也是东突厥的一部分,这次受到大唐的要求,于是来到伏俟城集合。
现在他们被唐军欺负,但如果大唐没有崛起,这些东突厥人南下入关抢掠的时候,他们也是对唐人可是丝毫没有同情。
而营帐中这些唐军多半都是关陇儿郎,在大唐崛起之前他们面对这些民族势力受的欺负可比这些东突厥人厉害多了,所以在这些唐军眼中,东突厥人哪怕已经归降了他们,但起码一两代人之间也很难真的把东突厥人当成自己人来看待,而这些东突厥人面对唐人的骑士两边的隔阂,一时间也很难消弭。
这种民族融合不是一两代人可以完成的事情,即使现在大唐已经将东突厥几十万户人马迁入关中分布在北部各地屯垦戍边,使得塞北一空,李世民的希望是很美好的,他期望自己可以用此办法将突厥人同化成为大唐的边民,然后通过做空塞北的方法,将困扰中元王朝历史的塞北民族势力完全消灭。
但王东知道最终这两个想法都没有实现。
以此时的文化交流能力,这样的民族融合在几代人的时间内完全无法完成,而唐朝的国力终究有限,到了安史之乱这个时间节点后大唐走上下坡路,此时没有被吸纳成唐人的民族势力最终依旧会走上反叛的道路。而被空出的塞北也会在几年后就迎来自己新的主人——薛延陀部,最终导致大唐只能让东突厥复国,送他们到塞北去牵制崛起的薛延陀。
而此时这些计策都还在规划之中,王东一个人短短一年时间的穿越,也许能改变一些事情,但多半没有办法影响到这种民族关系问题未来的走势,而且实话实说,如果真让大唐千秋万代,哪怕唐朝是一个强盛伟大的王朝,但这种万世不变的法统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究竟是好是坏,王东觉得实在说不清。毕竟如果中国的文化里面失去了那种陈胜吴广开始的,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造反精神,中国文化的一条很强的根脉也就消失了。如果中国变成日本小日本那样天皇一系传个几千年的情况,那整个中华文明的脉络格局就算是完全毁了。
此时就是这些周边民族虽然已经见识到了大唐的军威,但毕竟还没有被彻底吓住,两边矛盾激化下虽然隐忍不发,但周边民族明显对大唐仍旧怀有抱怨之心。
当然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了,因为就在明年侯君集就将带人去扫平西域,接着没过几年李世民征高句丽,会将朝鲜半岛这个盘踞中原王朝边上几百年的地缘板块,收回中原王朝对于辽东走廊的控制,将朝鲜半岛的对于中原的地缘威胁可能性直接消灭,从此后一千多年朝鲜半岛上的任何势力都不再能对中原王朝造成任何威胁。
大唐的这类军事行动多进行几次后,这些还在怀怨的民族,终于会在大唐强盛的军威下明白什么叫天威不可拒,以至于十几年后王玄策只要说出自己大唐使臣的身份,只要拿着一张证件在西域走几圈就可以调来上万兵马,做到一人灭一国,那时这些突厥人此时对于唐人的抱怨,也就只能按在心里,当然那也只是按在心里而已,想要他们服气,终唐一朝的时间还是太短了。
王东晃晃脑袋,甩开这些思绪,和黄起等人继续往东走去,在几刻钟之后终于来到了一顶升有鄯州折冲府认旗的牙帐之下,他连忙上去和那卫兵交涉,要他通传自己到来的消息。
而与此同时,鄯州折冲府的二把手,正六品的左别将许常夫此时正在牙帐里看着眼前来自骁骑卫的军曹,同时悄悄扶额,感到十分头疼。
“许别将,你老实说来,这次你们鄯州折冲府损失了多少兵马?”
“嗯,且让我算算。”
许常夫说着装作去拿账目的样子,眼神却不禁四处乱瞟,想着要怎么把话题转移开,同时心中又抱怨自己的上级——鄯州折冲府统军牛吉昌这时却落得清闲,早早听说骁骑卫的军曹要来查验人数就跑了,放他一个人在这里顶雷。
这次侯君集带着十万唐军到吐谷浑境内武装巡游,本来是一次刷功绩的好机会,但是他们鄯州折冲府的官兵却闹出了一个丑闻,整整一团四五百府军,居然被吐谷浑的反唐势力打了个措手不及,失散在了青海湖以东。
因为急于进兵,当时他们怕赶不上路程,也没有办法留下来收罗那些失散的兵马,更没有能力回去营救,于是只能匆匆忙忙的抛下队友,跟着侯尚书一起跑到了伏俟城来。而现在大唐已经稳住了吐谷浑的局势,他们的正式任务也算完成了,到了可以lùn_gōng行赏的时候,可这时鄯州折冲府放下的罪过就开始显现威力了。
大家都出兵,本来都应该一起受赏,可别人都是成建制完完整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