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瓷国潮州窑(2/4)
京皇宫被打劫一空。我当时人在安阳大帅府,所以没有现成的《大观茶论》。待我问问大臣们,看看谁有没有。一弄到,马上派人送去吴府。”“哦,这样啊!那就请陛下,将央央的手抄本给我即可,就可以排版刊印了。央央说,当年从吕相公那,借来赏读时,曾经抄写过一本的。说是,放在她的一个箱子里。”
言罢起身,说是另外一车物品,陛下可以命人归置。她不打扰了,这就告辞。
泽国夫人,离开慈宁殿,便对辛永宗说,“这个车里,有你的礼物,是央央亲手制作的一个笔洗。刻有名字,你要找到取回。”
“真的啊,谢谢吴大人,谢谢泽国夫人。”辛永宗,高兴坏了。
泽国夫人,在绛萼殿门前驻足片刻,便上车离开皇宫。
回家的路上,泽国夫人心里很不安。自她见过太后,其始终阴沉着一张脸,不曾有过一丝笑容。不禁,心中掠过一片阴影。
以后,自己的女儿,这婆媳之间,如何相处啊!
不过,女婿倒是不错,还拜托她,请当年构筑吴府庄园,建造芍瑞轩,与近旁“仙境”的工匠。说是他要在绛萼殿内,建造建筑风格一样的“紫萼轩”与“仙境”。
仙境将包含,构筑“纶组紫绛,食葛香茅。石帆水松,东风扶留。”意境。
于是,泽国夫人心想,这两口子的暂时分离,没准就是自己女儿,给女婿一段时间,好让女婿兑现当年诺言,为央央打造一座特殊“亭殿”。
可是,央央,你们父女在哪,什么时候回来啊……
——————————————
潮州城南七里处,韩愈祠,吴央一行一到潮州,先临韩祠,瞻仰先贤。
当然,这座韩祠,还是宋元祐五年所建的,并非笔架山改韩山的所在地韩祠。
最早建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地址在潮州刺史公堂后面。元祐五年(1090),知州王涤,将韩祠迁到州城南七里处。到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丁允元任潮州知州,主持将韩祠迁到东山(后改名韩山)古揭阳楼遗址处。
笔架山,因其山峦酷似一巨型笔架而得名。相传韩愈在潮州刺史任上,常常与当地的名人学士登临此山,享览风光,吟诗作对,并于山中,亲手栽种了两棵由中原带来的橡树。后人为寄托对韩愈的思念之情,就将笔架山更名为韩山。
韩愈在潮州刺史任上,才仅仅八个月,就能够得到潮州人民如此爱戴与纪念,自然不是没有来由的。这个,从苏轼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的《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中,便可了解个大概。
苏东坡说:元丰七年,皇帝(宋神宗)下诏书封韩公为昌黎伯,所以祠庙的匾额上题为“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州人请我书写他的事迹刻在石碑上,因此作首诗送给他们,让他们歌唱着祭祀韩公,歌词说:……
碑文曰:“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
即,苏东坡说:一个普通人却成为千百代的榜样,一句话却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准则。这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可以与天地化育万物相提并论,也关系到国家气运的盛衰。他们的降生是有来历的,他们的逝世也是有所作为的……
所以,韩愈对潮州的贡献,自是“关盛衰之运”吧!
韩愈《劝学解》中的两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闪耀着不朽的光芒。潮州人不知道学习儒道,韩公指定进士赵德做他们的老师,教化有道。韩愈的“恶溪驱鳄”故事,更是令人百感交集。韩愈为此而作的一篇檄文《祭鳄鱼文》,也因之而代代留传。这就难怪当地人民对他“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了。
碑文还说:“我曾谈论过天道和人事的区别,认为人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出来,只是天不容许人作伪。人的智谋可以欺骗王公,却不能欺骗小猪和鱼;人的力量可以取得天下,却不能取得普通老百姓的民心。所以韩公的专心诚意,能够驱散衡山的阴云,却不能够挽回宪宗佞佛的执迷不悟;能够驯服鳄鱼的凶暴,却不能够制止皇甫镈、李逢吉的诽谤;能够在潮州老百姓中取得信任,百代都享受庙堂祭祀,却不能使自身在朝廷上有一天的平安。原来,韩公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事。”
苏轼还给予韩愈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的千古楷模。
韩愈是唐宋文学大家,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振笔一呼,天下从之,一改自东汉以来“道丧文蔽,异端并起”的局面,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韩愈在潮州,以贬谪官员的身份,依然以为民服务,造福一方为己任,能得到民众的崇拜,也就不足为奇了。
韩祠,这座庙宇,在明媚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也令专程前来瞻仰的吴央,对韩愈的一生,更多了一层理解与崇敬之意。
苏轼关于“韩公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他不能屈从的,是人事。”之说,不禁使她想起了岳飞、岳鹏举,也是能够遵从的,是天道;不能屈从的,是人事。
——鹏举兄,你在天有灵,我想念你啊!
————————————————
离开韩祠,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