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节 斯大林儿子之死(1/2)
聪明、善良、忠厚的雅科夫很有教养.下象棋是个高手.很少遇到棋逢对手.14岁以前.他在故乡格鲁吉亚接受启蒙教育.之后來到莫斯科学习.与父亲同住克里姆林宫的宅邸内.过着衣來伸手、饭來张口、出门小车、侍者成群的红色贵族生活.
雅科夫完成大学学业.获得两所高等院校毕业文凭后.与尤利娅?梅尔策结婚.很快获得了两居室的独立住宅.当他们喜添千金后.斯大林喜出望外.对第一个孙女视如掌上明珠.马上让他们仨搬入设在政府大院内的4居室套间.他们拥有父亲送的m牌轿车.还雇了保姆.生活得有滋有味.
1936年11月.毕业于莫斯科铁路工程学院的雅科夫.顺理成章地开始在莫斯科汽车制造厂就业.这是一家战时生产“喀秋莎”火箭炮的著名企业.其后又在一个保密军工厂当工程师.1938年雅科夫奉命去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深造.此时的他不仅具备高等技术专业学历.还有相当丰富的保密工作经验.父亲的用意很清楚:将來把儿子派往国防人民委员部、或某个国防工厂工作.委以重任.
1941年斯大林想撤换捷尔任斯基炮兵学院院长阿尔卡奇?西夫科夫的职务.据说与雅科夫在父亲面前的一次无意识流露有关.他埋怨学院的课程远远落后于形势.5月5日为庆祝军事院校学生毕业.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盛大招待会上.斯大林首先发言:“我们的军事院校落后于军队许多.学生至今学的都是些老旧技术.我有个熟人在炮兵学院学习.我翻阅了他们的教学大纲.发现大量时间都耗费在研习1916年制造的枪炮武器上.此人认为.这样的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
斯大林说的这个熟人就是他的长子.“知子莫若父.”世界上沒有比儿子熟的熟人了.
西夫科夫被吓出一身冷汗.为了巴结.端起酒杯向斯大林致祝酒词:“为斯大林的全球策略.为这一策略的制定者……伟大的斯大林干杯.”
斯大林并不给他情面:“你在胡说什么呀.真是低能儿.告诉你.世界上沒有永恒的敌人.也沒有永远的朋友.我提议:为这场战争、为我们的进攻、为我们的胜利干杯.”
斯大林到底不是低能儿.说这番话的一个半月后.德军潮水般涌进苏联.
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把两个儿子都派上了前线.而沒有留在相对安全的总部.说实话.在外国让儿子们喋血沙场这是天经地义的.斯大林的手下.即便是最溜须拍马的人也沒有偷偷把雅科夫放在某个司令部里.德国也一样.元首的外甥在高加索前线.不少德军将领的儿子为国捐躯.
雅科夫是苏联第14坦克师的中尉军官.1941年7月20日.柏林电台播出的一则电讯震惊了全世界:“7月16日.德军摩托化部队斯密塔将军在利奥兹诺俘虏了暴君斯大林的儿子..第七步兵集团军、榴弹炮炮兵团炮兵营长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大尉”.
几天后德国方面详细披露了雅科夫被俘的经过:7月12日.在白俄罗斯以西的战场上.他所在的部队被包围.师长们离开战士自顾自地登上坦克扬长而去.战况之紧急.连斯大林的儿子都顾不上管了.
雅科夫只得是瞎子拉二胡..自己顾自己.他脱掉了军装.化装成老百姓逃跑.与很多红军官兵一样.他毕竟缺乏实战经验.其实这只会增加危险:被德军捉住会把他当作化装的匪徒.国际法不保护不穿军装的军人.如果被自己人抓住.则一定会把他当做逃兵枪毙.
德军收缩了包围圈.几万苏军被鱼网里的鱼一样被捞了上來.关在维捷布斯卡的谷地里.其实德军的网眼开得过大.德军装甲部队太冒前.步兵还远在百公里以西.不少苏军都跑出去了.包括一个师长.但雅科夫像台球一样东奔西跑、狼奔豕突.末了还是被德军从草丛里提起领子.屁股上一脚.把他踢到苏军俘虏队伍里.
雅科夫向俘虏他的人声称自己是抬担架的.但德军士兵不是三岁的小孩子.他们打了两年仗了.岂能让你蒙混过关.很快从他的食指和前额上找出了军人的特征.
起初德军军官并沒把他当根葱.陷入包围圈里的苏军军官经常玩弄化装逃跑的游戏.这不过是又一个怕死鬼而已.恰值此时.同一个营的战友刚好经过他身边.此人是政工人员.为了活命.马上向德军指出他的身份.
“什么.你是斯大林.”业已走到前面的军官迅即转回头.用枪对准他.
“不.我不是斯大林.我是他的儿子.”雅科夫轻蔑地望了眼顶到胸前的手枪.闭上了眼睛.
当德国人发现他是谁后.欣喜若狂.戈培尔的宣传机器立即运转起來.据说是雅科夫亲笔写的传单天女散花一般洒在前线.说的最多的是:“连你们最高领袖的儿子都已经投降了.你们为什么还要做无谓的牺牲.”
宣传材料中还包括一张德国军官同雅科夫谈话的照片.下面的说明是:“如果如此著名的苏联军官和红军指挥官都能投降.这说明对德军的任何抵抗都是无意义的.”
在宣传材料的背面有一封据说是雅科夫写给他父亲的信.说他受到了优待.它是通过外交邮路送到斯大林手中的:“亲爱的父亲.我已被俘.身体健康.不久我将被派往德国的一座军官集中营.交流沒问題.祝健康.问大家好.雅沙于1941年7月19日”.
雅沙是雅科夫的妮称.所谓的交流.意思是可以用被俘的德军军官交换回国.
斯大林这个名字是铁人的意思.老子英雄儿好汉.斯大林的儿子也不是孬种.他顶住了巨大压力.沒有参加宣传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