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追亡逐北,气吞千里(2/2)
/p>当然了,无论是军事方面的改革,还是前面几条民政改革,都只是繁重而已,算不上棘手。
真正棘手的还是土地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与此同时,也是帝王的根本所在。有了土地,就有了粮食,有粮能能招兵,有兵就能抢地盘,地盘多了就是皇帝。这是人人都能懂的大道理。
大道理人人会讲,真正用好这个大道理,就没那么容易了。
比如现在,连年征战,一方面是田地荒芜。另外一方面是流民遍地。那么,招流民垦荒就成了当务之急。这里面就有个问题:流民开了荒算谁的?这田地是有原主的啊!如果说,这原主回来,流民要归还土地,那谁还肯开荒呢?如果说,不归还土地,让那些逃亡的原主如何接受?人家这土地也不是偷来抢来的啊,从道理上就说不过去。非但如此,这让陈友谅、张士诚治下的有产之人,如何看待?朱元璋这不是要相当于得罪天下士绅吗?
再比如,吴国境内的大地主,或者说是豪强,如何处置?这些人隐匿了大量的土地,该怎样对待呢?对他们严了,可能直接造反,甚至与陈友谅和张士诚暗通款曲。对他们松了,没有足够的税收,又无法养兵备战。
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定远军的后遗症!
定远军的实力的确强大,但花钱也多啊!为了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朱标除了军饷之外,给了每个人两百亩的职分田。残疾之后,这二百亩职分田的收租,足够残疾将士养老了。残疾将士去世之后,才会收回。即便战死,这二百亩职分也可以收租二十年,足够维持到寡妇改嫁,或者儿子成年。当然了,假如作战不力,别说职分田了,全家老小尽皆处斩。所以,定远军才有如此战力。
如今,随着定远军立下大功,名扬天下,他们的待遇再也瞒不住了。
既然如此,普通士卒就眼红了。都是给吴国公卖命的,怎么待遇差别那么大呢?对,定远军是精锐,我们不能和人家一样。但是,我们的要求也不高啊!不要二百亩土地,一百亩,八十亩,五十亩成不成?总不能定远军的命是命,我们的命就不是命吧?
但问题是,朱元璋麾下大军近三十万啊,一人五十亩,那就是一千五百万亩。这亩还不是荒地,而是能收租的土地,把朱元璋卖了也凑不出来!
眼瞅着,军心都有不稳之势!
到底,该怎么办呢?
刘基、宋濂、杨宪、胡惟庸、桂彦良等大儒,引经据典,吵吵嚷嚷,吵了许久,也没有吵出什么良策来。
朱元璋的心情,也大受影响。
且说这一日,朱元璋心中郁闷,溜溜达达到了中书省。
徐达等大将赶紧迎接,汇报军事改革的成果。朱元璋得知军事改革非常顺利,再想到这民政改革,越发显得心事重重。Ъ
徐达问起缘由,朱元璋也不隐瞒,就把土地的问题的棘手,简要得介绍了一遍。
徐达心中一动,道:“那个……俺是个大老祖,处理民政,肯定比不上那些大儒,帮不上上位什么忙。但是,俺提一个人,兴许能帮上上位的大忙。”
“谁?”
“世子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