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师说(2/3)
肠子,有些话不吐不快,但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县衙好,还望县令大人勿要见怪。”“当然不会见怪。”
从刚刚袁象山提意见起就缄默不语的欧阳戎忽然开口说。
袁象山表情颇为满意的点点头,看了一眼旁边愣然的苏大郎,张嘴欲语几句。
欧阳戎却又毫不停歇道:
“但在下也是个直肠子,有些话同样不吐不快,但都是为了老前辈好,简单讲两句,还望老前辈勿要见怪。”
众人一愣,袁象山也皱眉,“你想说什么……”
欧阳戎好奇问:
“老前辈是多少岁娶妻的?”
“问这个作何?”
“老前辈只管回答。”
“老朽当年十四,家父决定的婚事。”
“那老前辈二十三四岁时在做什么?”
袁象山语气颇为自傲:“哼,老朽已经高中进士,在等待选官,两年后进入了礼部为官。”
“等待吏部选官,那二十三四岁时,就是在洛阳士林混呗,偶尔呼朋唤友,知己请客,还能去青楼酒肆寻欢买醉,挥洒笔墨……
“在下之前在洛阳备考时,看见的进士前辈们都是如此,老前辈也是这样吗。”
“不全一样,没你们现在年轻人这么花天酒地……不是,你问这个做什么?”
欧阳戎淡然问道:
“那你可知大郎现在多少岁了?”
“虚岁二十四……”
袁象山话语顿了下,然而欧阳戎不等他反应,径直伸手指了指苏大郎,又指了指他身后的聚贤园书房方向朗声:
“烦请老前辈仔细看一看二十四岁早已及冠的大郎现在是什么生活?
“且不提这次我们出去游玩是否喝什么养生茶。老前辈口口声声说为大郎好,却从来不顾及大郎的境遇。
“你十四岁就早已婚嫁成家,不愁旺盛精力,二十三四岁时就进士及第,纵享神都芳华,可是大郎呢,正是精力旺盛之际,成日被关在这深宅大院,身前是书山书海,夜里挑灯苦读,白日功课排满,年轻黑发面对的却尽是白首老儒。
“一个月连半日假期都要被师长强占,老前辈究竟有没有考虑过大郎的感受?”
楼台水榭内,青年的话语铿锵有力,一旁的苏家大郎呆立怔怔,而柱着拐杖的白发老翁脸色愣然,被呛的有些无言以对,赶忙辩解:
“老朽是为他好……”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欧阳戎前迈一步,打断道:
“也不求老前辈能感同身受,可直接用师长威严压制大郎本性,打着大郎的父母期盼的名义,行那温室养花之事,是否太过自私了些?!”
“你……你……老朽没有……”
“我什么我,老前辈此前所做所为,哪一点不是这样,所谓的替在下好替龙城百姓好,也是如此。”
欧阳戎眼皮都不抬一下:
“老前辈刚刚说,此前因为其他人对在下的风评,而对在下心生好感,后来又因为所谓的当街亲眼目睹乞丐寻讨而对在下失望,甚至还半路回家有感而发写一篇大作批判……
“呵,那老前辈当时可有去问过街上乞丐的来历原由?
“很显然,老前辈没有,老前辈也并不知道这些乞丐其实皆是来自其它的受灾县城!
“恰恰正是因为同是受灾县的龙城县百姓过的好,声名远扬,才吸引周围数县的灾民们络绎不绝的赶来。
“老前辈也不知道这些每日皆有赶来的灾民们,在日落前都会被送去城郊赈灾营收容。
“甚至老前辈连城外究竟有多少座赈灾营,这些赈灾营每日光是免费派米就消耗了多少粮食,这些统统都不知道,或者说不在意,不关心。
“老前辈只关心在外面看了一眼就有感而发,回家写的文章大作是否句式对仗、声韵和谐。
“嗯,说什么眼见为实,难道只看见了表象,就该视作现实吗,那这又与盲人摸象何异,不过是有眼无珠罢了,甚至还不如盲人摸象呢,至少后者还知道亲力亲为,只不过以偏概全罢了,而老前辈连偏都偏不到点子。
“老前辈就是这样做大郎明师的吗?”
欧阳戎轻笑一声,不知何时起,他已经走到石桌前,边说边垂目看完了桌上那篇所谓的《哀灾民序》。
“尔等小辈你……”袁象山柱着拐杖,摇摇晃晃站起,嘴皮子打着颤。
年轻县令摇摇头道:
“老前辈习惯了有眼无珠,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罔顾事实,侃侃而谈,发表长篇大论,在下可不习惯这样,得反复确认了后,有些话才会讲。
“刚刚不太愿说话想认真辨清某人成色时是如此,现在欣赏老前辈这篇‘有感而发’的大作也是如此。”
说着,欧阳戎食指朝下,指了指桌上这篇骈文,一脸诚恳,学着某人刚刚的话语道:
“可能说的不中听,但就是实话实说,也是为了老前辈好,老前辈这篇文章写的……不太行,有点失望。”
他淡淡道:“过于崇尚骈俪,藻绘相饰,文格卑靡,无病呻吟罢了。”
欧阳戎没有说错,仔细看了几遍后,确实是实事求是的讲话。
这方世界目前还并没有什么八大家与古文运动,大周文坛流行的这种骈文之风是自南北朝留传下来的。
此文体,讲求对偶和声律,由于要迁就句式,容易演变为堆砌辞藻,意少词多,十分影响内容表达,也就是徒秀文笔,内容空洞……
此刻水榭内,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