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古法修路(1/2)
杨廷和实在没办法,他也想为成都老乡修修路,可他晓得,在蜀中这种险要地方修桥修路,要死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要一片片地去死。
但朱厚照笑一笑,道:“蜀中作为天府之国,成都府、重庆府,均是大明军粮供给重镇,朕岂会忘记二地功劳?”
杨廷和脸色好看了一些。
朱厚照虽然心里有些不爽,大家首先想着都是家乡,但知道此乃人之常情,兼且此时宗族地域观念浓厚,他即使想要改变……说白了,哪怕是后世,也没人能够改变诸夏人的这个习性!
后世诸夏百年屈辱,无数流落在外的侨胞,要么回到乡土以身报国,要么捐钱捐物,耗尽家产。
这是什么原因?
还不是文化之中的“故土难离”、“家乡情怀”、“生身之地”……等诸多教育因素么!
所以,朱厚照不想改变这一点!
他只要不造成大明内部有地域矛盾,再不断灌输、强化诸夏一家人的概念,便是最好的执政方式。
朱厚照继续道:“杨师傅怎地忘记了奴隶,那些西来奴隶,朕虽然不希望他们死亡过多,可为大明做做贡献,朕是无所谓的……”
杨廷和恍然大悟!
小皇帝此言,摆明了是要他杨廷和,支持小皇帝的各种战争。
只有战争,才能抓无数奴隶,才能用来建设大明。
在几个辅政大臣中,杨廷和最年轻,气血旺盛,他虽然是被弘治皇帝硬生生拉扯上来,但在内阁中……说实话,别看他曾经是朱厚照的座师,可要论及权势,便连后入阁的王华,都比杨廷和要大!
他算是看明白了,小皇帝和他若即若离,虽然对于他儿子杨慎极其喜爱,却对于他本人,一直没怎么放权。
这导致杨廷和上任近五年,几乎仍然是个傀儡般的存在,时间久了,连文书房的小吏,也不怎么听他使唤。
杨廷和想不通!
他当然想不通!
朱厚照虽然把他当恩师看待,也感恩杨廷和敢于和嘉靖小儿狰言以对,但之所以用刘健、李东阳等人一直压着他,是因为朱厚照一直没弄清楚杨廷和与兴王的关系。
以及,朱厚照一直没说,他却一直耿耿于怀的是,上辈子他快挂了,让魏彬去找杨廷和要银子,去找医生,却被杨廷和压下来了。
在这个时刻,杨廷和不是紧急想办法,反而向魏彬暗示lún_lǐ秩序,讨论兄终及弟……这让朱厚照如何受得了!
说实话,就凭这一点,朱厚照就完全有弃用杨廷和的理由!
他之所以没有弃用,或者打压,一是因为弘治皇帝,他不能驳斥先父的面子;二是因为他初登基,还需借用杨廷和来平衡刘健等人;三是他念及杨廷和虽然搞了某些鬼,却对于大礼议、夏皇后、张太后当真是竭心尽力!
当然,这辈子还没发生这样的事,朱厚照也不会让他发生!
可这并不代表朱厚照会欣赏杨廷和!
不过,他现在这么一说,兼心中晓得兴王已经是砧板上的肉,任他宰割,只要耍就能将兴王拿下!
所以,杨廷和嘛……朕就给他个机会,看他是否识相!
杨廷和果然识相!
但此人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念头一转,心里有了计划,却不说出来,而是要去完善、布置、准备妥当之后,才会把刀子递给小皇帝。
“陛下宅心仁厚,念及蜀中父老,臣替数百万父老乡亲,谢过陛下!”
朱厚照再是一笑,对着刘健道:“刘公,朕需要刘公组织工部、户部,丈量距离,测量关隘,绘制地理,及至总设计图完毕之后,方可实施。”
“在此之前,朕觉得,不宜轻易动土,如何?”
刘健捋着胡子眯着眼,脸上露出庄重之色,表态道:“陛下所言甚是,此路一环扣一环,不但关乎国计民生,军略战事,运输要塞,更是连接中原与西南之要道。
臣几可以想象,若是道路通畅,双方人文往来,往后天下太平,指日可待,便是那些占地为王的土司们,也再反抗不得!
故而,臣思虑,既然要修,就要大利百年……”
朱厚照瞪大眼,不可思议地听着刘健说话。
因为,朱厚照想得是……打个比方,从京师到天津,现在修的都是水泥路,在人工便宜的年代,兼百姓主观能动性无比积极,比之后世速度都要超过几分,几乎达到一日十多里的状态。
可是,路修得很快,干得也很快,通得也很快,却仍然有个大麻烦!
准确的说,是水泥路天然的缺陷——水泥路不但容易坏,保质期也只有几十年!不但容易塌陷,也容易断裂,更容易碎裂!
京师至天津、至河北、至宣府、至雁门关、至山海关、至天津港等道路,鉴于工艺,已经有路段出现损坏!
这个问题,刘健自然看到了!
要知道,刘健老夫子可是几十年如一日,处于一个修长城的年代!
所以,刘健要修的路,和朱厚照想象的完全不同!
朱厚照心中恍然,若是省于省之际的大道,挖土筑基,填充青石,用糯米水、石灰、鹤顶红等混合物填充缝隙,用修长城的方式修路,不但不会滋生蚊虫,至起码也可以保证千年不坏!
即便是有点小问题,随时用水泥、混凝土修补修补,或者上面覆盖一层混凝土,用以平整道路,岂不是利爽得很!
朱厚照不由得汗颜!
这才是青史留名的干活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