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公子子冕(1/2)
话题回到现在,薛义和夏无厌一同给乞丐们施粥赠银,夏无厌有些走神,好几次把稀米粥撒到了地上,乞丐们对于今天夏无厌的漫不经心也是没有任何的气意。
毕竟杨知书已经很久没有晕倒了。
好不容易安慰好了这些背井离乡只为讨回一个公道的人民,夏无厌和薛义似乎达成了某种共识,小才子和飞扬与年幼的小乞丐们玩耍,小糯米被夏无厌给抱在了怀里。
“小糯米,你怎么会和。你母亲来到这里呢?听你的口音,你家离这里很远吧?”
薛义看着小糯米,小糯米现在看起来才不过四五岁的模样,小糯米歪着头,似乎没明白薛义的意思,夏无厌朝着薛义笑了笑:“小糯米可是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的呢,虽然说祖籍不在京城,可是却是一个地地道道在京城长大的人呢,口音的问题,可能是受她母亲的影响吧……”
薛义看着库铎,不明白为什么库铎会因为小糯米的问题而口若悬河,夏无厌看着薛义,似乎是发现了什么问题,连忙改变了话题:“就好像是季公子一样,明明是东戎国人,却还是穿着京城的衣服在京城里过着日子。”
说真的,薛义在夏无厌开口说话的时候是真的想“呵呵”他一脸的,奈何小糯米还小,他不能在小糯米的眼前做出对小糯米的成长不利的事情。
薛义突然怔住了,他似乎是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突然反应过来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么为小糯米着想……
是因为那个叫杨知书的杨家大少爷吗?
薛义皱了眉头,小糯米因为薛义不喜欢自己,往夏无厌的怀里塞了塞,夏无厌看着小糯米的动作,语气冷了几分:“小糯米还小,再加上她的母亲早产,小糯米自幼便体弱,季公子没事不要吓唬小糯米,她还是个孩子。”
“夏公子多虑了。”薛义摇了摇头,小糯米只觉得自己好像飞了起来,一抬头边看了薛义笑脸,原来薛义把她从夏无厌的怀中给抱到了自己怀里。
或许是因为隔得近的缘故,薛义有了机会好好看着小糯米,小糯米肯定很瘦,因为薛义刚才拿到的几乎没有肉,全是骨头……
“季公子从东戎国来访,如果陛下知道了一定会好好招待季公子,还请季公子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顺道状告苏丞相一番。”
一开始被杨知书和那些大汉围攻的时候,薛义便是得知了苏丞相这个词,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在夏无厌的嘴里又给听了一遍,薛义觉得自己快要知道事情的真相,有些奇怪的看着夏无厌:“哦?不知道那苏丞相做错了什么事情,竟然让夏公子如此厌恶?甚至不惜让在下在陛下面前参奏一番?”
夏无厌看着薛义,他明白,在帮助杨知书和这些被迫背井离乡的百姓里,只有薛眼前这个冒充自己的人更适合出场……
夏无厌本就是东戎国的贵族,没有中原之国皇帝和自己国家的请碟,出现在中原就是一个要命了的错误,不能连累这些乞丐,更不能连累杨知书……
“这事儿,还真的是说来话长……”
夏无厌的脸色阴沉了几分,薛义的脸上也是满满的凝色——
天灾不断,这是对这座县城和周围百里的解释。
因为这些灾难,在他们的故土,年轻的孩子还有青壮年都去县城里给那些老爷大官们打工,可是人是越来越多,粮食也不够分的……打工银两的减少更是让这些人敢怒不敢言,毕竟他们的家人们还在等他们回去,他们的家人们还需要他们的支持才能继续活下去。
一些老人们得知了并且经历了这多灾多难的三年,他们做出了毅然的决定——
他们受到天灾的迫害,他们的皇帝陛下可否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年了,赈灾的银两还没有到他们的手中?
民者,水也,可载舟,亦可覆舟。
一些私塾的老先生们带着这些老人跋山涉水,他们中有一个人曾经去过京城,于是由那个人带路,众人在漆黑的夜晚上了路。
这些老人们,没有告诉自己那在家的亲人,他们的离去,毅然是给自己的家人们生存下去的希望。
一些妇人将老人们看的严格,生怕老人家在外面会有什么不测,于是也偷偷跟了上去,老人家走了一些时日,才发现了她们的存在,奈何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了,于是就让自己的儿媳妇一起跟着。
在路途中,那个带路的老先生死去了,众人都不知道该走哪条路,当时最年长的老人就是小糯米的爷爷,小糯米的爷爷做出了一个决定,毅然朝着他们前进的北方走去。
他们走了八个月,来到了距离京城最近的虞城。
“你们走错路了,京城的方向是在那边,根本不是在这里。”
城门的门口,有两个长相温和的门卫守在那离,小糯米的爷爷问他们京城在什么地方,其中一个人给了这样的答案。
小糯米的爷爷和那些老人们不相信事实,都被押入了大牢,当天中午,就在城门前被斩首示众……
这些远道而来只为讨回公道的百姓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长辈就这么死了,一些妇女想要前去拼命,可是她们的肚子里又有了家族的火种,他们不能让自己的夫家断了后。
这一年,杨玉兰假借着兄长杨知书的名义,来到了虞城,拜访茶圣苏酋。
杨玉兰芳龄十八,早已过了及笄之年,也是这么多年没有外嫁,兄长杨知书为他操碎了心,可是杨玉兰似乎并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