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3/3)
”贾母倒是已经恢复了镇定,道:“富贵险中求,我只不过是赌输了罢了,且比起旁人,倒也没付出多大的代价去。只是如今看来,王府这条关系,怕是靠不大上了,若要强求,只怕恐不好,且先放一放吧,过得几年,待黛玉长大些,再看看有无转机。如此一来,却要看圆春的造化了。叮嘱你媳妇儿,别吝啬着,圆春那里,多想办法传递些银钱进去,叫她打点好关系,笼着些大皇子,等到大皇子将来出宫建衙了,这来往便要容易许多了。”
贾政自然感激涕零地应了下来。
此时回到诚恪亲王府的庄煜不知他一句话,倒是给自家媳妇儿得来了好几年的清净日子,如今他正从画戟那儿取走了匣子,交给庄晔进宫去见了淳佑帝。
淳佑帝怀着激动而又略带忐忑的心情,叫小太监将其打开,等大总管带人确认了其间并无有害之物后,匣子被奉到了淳佑帝的面前。
匣子里的东西其实很轻,除了纸张便只得一枚印章,可是这些纸张的份量很轻,代表的意义却重的很。
在最上面的,不过是几张图纸,淳佑帝哪怕看不懂机关图纸,只从外观看来,也知晓这必是大型水车的修造图纸,当下欣喜不已。随着图纸附上的是两封信,一封写着庄晔亲启,怕是写信人都不知道,他的信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呈到淳佑帝的面前。信是冯木之写的,其意不过是希望能与冯画重聚,他愿意为朝廷效力。这对庄晔和淳佑帝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若是冯木之和冯画能够在一起研究,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说不得就会有更令人惊喜的新进展。而且有了冯木之的水车,淳佑帝的治国功绩,便又能更上一层楼了。
另一封信却是写给冯画的,兄弟二人对视一眼,毫无愧疚之心地叫太监拆了信。冯木之写给冯画的信,比起写给庄晔的,自然是多了许多柔情。他当年和冯画理念不合,失踪离开,却是从西北去了江南。因心无挂碍,又无明确目的地,这一路,走走停停,便足足走了两年,期间更是见识了一场规模不大的干旱,粮食大大减产,当地百姓的日子过得便十分清苦,朝廷救济的粮食经过层层克扣,早已不剩多少。当地的百姓迫不得已,有门路的,便逃去了外地,或乞讨、或做工,只求能够活下去熬过这一次。也有的百姓,实在是养不起家里诸多的小孩,将孩子卖给了人牙子。当真是叫人不忍直视。这还只是一场规模不大的干旱,若是连年大旱,怕是要饿殍遍地了。
也正因着如此,冯木之的心底便松动了许多,若能将大型水车造出来,造福百姓,比之他一个人的所谓的自由,不是更值得人期待和骄傲么?
可冯木之一时也下不定决心,更不敢相信朝廷真的会容得下他们夫妻将这般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们来做,所以依然带着点浑噩,朝江南行去。
江南乃富庶之地,鱼米之乡,他在江南的那几年,倒是没有瞧见发生旱灾,故而心底也产生过动摇。直到冯画设计建造的军船投入军队水师使用,冯木之虽没亲眼见过,却也知晓这军船的建造中,必然少不得冯画的功劳,而他也知晓冯画刚烈的性子,若是被逼迫的,这军船便决计不会诞生,他终于也相信朝廷不是要将他们夫妻骗去灭口,免除后患。
终于在冯木之打定主意北上京城找冯画的时候,却突然染了病,病重非常,差点不治,后来却是被金陵薛家家主薛筠所救,便留在了薛家养病,与薛筠也生了几分交情。
这次他本欲告别薛筠北上,却恰逢薛筠似乎遇到了难题,在得知他北上是要献计朝廷建造水车防治干旱,顿时便提出要帮他递图纸。
冯木之明白薛筠也是想利用他,却想着毕竟欠他救命之恩,且这样也好,毕竟他贸然求见诚恪亲王,还不知道能不能见到庄晔呢。
冯木之写给冯画的信里,对他这几年的经历是写得很是详细,此外便是他对于冯画的思念之情,写得也是颇为深刻。
淳佑帝看过冯木之的信没有什么问题,便又叫太监将其重新封合。
庄晔却是摸着下巴想,想不到那个几年前看来十分木讷的冯木之,说起情话来,倒是一套一套的,或许,他也该学着点儿?
作者有话要说:肥肥的一章,求表扬,求收藏嗷呜呜呜
顺便厚颜求个作收~~~~~~~~听说这个不求一求就几乎没有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