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拖不过去了(1/2)
刘子秋颔首道:“你们都想派人来学**汉的医术?”
三国使臣一齐点了点头:“回陛下,外臣等回去后即刻禀报大王,派人前来学**汉的医术。”
其实,高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长期以来受汉文化影响颇深,对于中原王朝的很多东西都感兴趣。他们不仅想学**汉的医术,还想学**汉的礼仪、儒学、农耕、纺织技术,甚至兵法。不过,来自后世的刘子秋却有个深刻的印象,在一千多年的韩国,非常化和历史,从孔子到端午再到中医,无所不包。正由于这个原因,刘子秋几乎什么都不愿意让他们学习,让他们一直处于蛮荒状态。
想到这里,刘子秋不由摆了摆手,说道:“我华夏文化博大精深,岂是你们可以轻易学习的?当然,尔等既肯臣服于我大汉,朕也不为己甚,许尔等派员学习我华夏礼仪和儒学之道。至于医术,须待尔等将华夏礼仪、儒学之道融会贯通,方可学得。”
三国使臣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算是得到了刘子秋的一点承诺,只得应允下来。当然了,如果能够获准学习汉人的礼仪和儒学,这次出使也算没有白来。
魏征却皱眉说道:“陛下,要将千金方刊印成册,派发全国各郡县,这笔花费可是不菲啊。”
这种花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纸张,二是制版。中国人虽然在东汉就发明了造纸术,但纸张是十分昂贵的物品,这也是许多贫苦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的主要原因。千金方共三十卷,全部刊印,满足每个医馆甚至每个医士和医学生人手一册,纸张的需求就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而当时的印刷是雕版印刷,每一页纸就需要雕刻一块底版。在雕刻的过程中,只要稍有失误,一块底版就算作废了。这么多页,雕版也是相当费时费力费钱的事情。
大汉虽然继承了隋王朝的许多财富,几乎遍布全国各郡的上百座行宫也全部被刘子秋裁撤了,在节省了大量开支的同时也积攒了一批财富。但是连年的战乱,百姓生活贫困,需要朝廷赈济的地方还很多。而且刘子秋一直坚持强军政策,军队装备总是精益求精,这方面几乎占据了国库支出的七成。另一方面,刘子秋对跟随他打天下的这些功勋也十分大方,赏赐颇为丰厚。这样一来,国库就显得有些紧张,身为内阁首辅的魏征也常常有入不敷出的感觉。幸好刘子秋不像杨广那样喜欢奢华的生活,而且皇宫的开支也是异常紧缩,这才勉强能够维持下来。
不过,刘子秋这一次却十分大方,斩钉截铁地说道:“千金方一定要印,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做到所有从业者人手一册!”
大量刊印千金方,造福天下百姓,这是刘子秋当年对孙思邈的承诺,也是为了报答孙思邈的救命之恩。除此之外,刊印推广千金方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国各地给人看病的郎中多不胜数,但其中许多人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可谓庸医误人。设立医学院,通过系统的教育来培养专业的医学人才是提高医疗水平的必由之路。但这个条件目前并不具备,因为孙思邈失去了踪影,医学院也就没有了最合适的老师。当然,即使找到了孙思邈,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培训出大批医学人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发放千金方让那些民间或者官方郎中自学,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既然刘子秋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魏征自然也不便再坚持,连忙拱手应诺道:“臣遵旨!”
刘子秋哈哈一笑,摆手道:“行啦,咱们不说这些了,大家举杯,共祝西北大捷!”
……
经过一冬一春的折腾,大汉王朝的天下总算是稳固了下来,彻底进入了休生养息的阶段。刘子秋把所有政务都交给了内阁,正儿八经地当起了甩手掌柜。因为他早已有言在先,除了需要动用军队的重大事件,其他事都由内阁自行裁决。事实上,处理政务也确实不是刘子秋所长。如果所有的奏章都必须由他批复,不仅效率极低,甚至会出现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当然,刘子秋也没有真正闲下来,他每五天会去一次太学院讲学,传播一些来自后世的思想,重点便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些思想并不容易为那个年代的人所接受,但他是当今天下,他说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别人自然会好好掂量一番。反复思量多了,就会在心里留下一颗种子,这就是启蒙。
对于军队,刘子秋从来都是最为重视的。即使在没有战争的年代,军队的训练也不肯有丝毫放松。在洛阳郊外,刘子秋下令兴建了一座综合训练场,可以进行骑、步、弓、弩、水各兵种的训练,所有的军队包括地方军都会定期到这里来接受集中训练。刘子秋每隔五天也会去一次训练场,主要是对士兵们进行思想教育,灌输为国为民的思想,让将士们明白他们是谁的军队。和太学院的学生一样,这些思想同样不容易为将士们所接受,刘子秋的目的也是为了埋下一颗种子而已。
另外还有一支特殊的军队常年驻扎在训练场上,占据了一大片区域。这支军队是刘子秋亲自打造的,所有训练内容都由刘子秋本人制订,这就是大汉王朝第一支特种兵部队。刘子秋自己就是特种兵出身,对于特种兵的训练自然有一套成熟的方案,只不过需要按照这个年代的特点进行一些微调,剔除热兵器和机动车辆的训练,增加弓弩、骑马和马车的训练科目。
这支特种兵部队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