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意外(1/2)
在如何应对波斯萨姗王朝跟拜占庭之间的战争方面,内阁经过近一个月的蹉商,形成了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一时不能统一,最终还是报到了刘子秋面前,请他定夺。
当初设立内阁,刘子秋就是考虑到皇帝的权力太大,什么事情都必须由皇帝来决定。但皇帝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难免会出现错误。而皇帝的决定一旦错了,甚至会把整个国家拖入深渊。刘子秋毕竟来自后世,知道历史上许多朝代反复更迭的情况,所以他才能克制住那种绝对权力所带来的诱惑,想要把自己的权力分出去一大部分。甚至,他还想学习西方早期的君主立宪制,只他的这些观念一时难以为群臣所接受。
事实上,刘子秋一直在为了把权力移交给内阁而努力。这里面他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他一直想当个甩手掌柜。皇帝虽然一言九鼎,但也很辛苦,尤其做个勤勉的皇帝就更加辛苦,每天需要批阅的奏章都是堆积如山。当然,身为一名特种兵,刘子秋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怕苦”这个词,他只是不愿意长期被困在皇宫这方小天地而已。
当然,愿意虽好,实现起来却有很多困难,刘子秋还必须继续面对每天雪片般送到案头的各种奏章,还必须处理内阁难以决断的那些事情。
看着坐在面前的诸位内阁大学士,刘子秋摆了摆手,道:“朕在听诸卿意见之前,只强调一点。不这如何应对,都要以大汉王朝的利益为重!”
刚才,刘子秋已经阐明了波斯和拜占庭之间的战争可能对大汉带来的影响,现在他就是要给大学士们一次重新判断的机会。内阁处理事务能力的提高,对于他实现自己的愿望却是至关重要的。
李靖拱手道:“陛下,微臣以为,波斯与拜占庭二虎相争,却是我大汉的一次良机。可趁其两败俱伤之际,出重兵将其一举拿下!”
对于武将来说,开疆拓土,留名千古,是永远抵挡不了的诱惑。
虞世南摇头道:“李将军此言差矣,我大汉素以仁义立国,又岂可行此不义之事!”
魏征却捋须笑道:“依微臣所见,李将军之言甚善。不过,波斯、拜占庭离中原都太过遥远。所谓鞭长莫及,纵使能够夺其地,亦难以久治。不如分而化之!”
李靖和魏征所提议的就是两种不同的意见。李靖的意思是直接出兵攻占波斯的拜占庭,将其纳入大汉的版图。而魏征也同意出兵,但是在击败这两**队之后,并不占有其土地,只是将这两个昔日强大的帝国分裂成若干个小国。在听了刘子秋阐明的影响之后,两人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当然,内阁中像虞世南这样坚持仁义为怀的,却仅有他一人,算不得主流。
刘子秋却笑了起来:“诸卿所言各有道理。不过,朕以为,穷兵黩武,未为良策。我大汉虽然从来没有放松过武备,但朕却不希望随意对外用兵。所以,大哥的意见,朕不敢苟同。魏先生的意见甚善,只是却不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么?虽然现在可以趁机将它们分成数个小国,但总有一国会变得强大起来,进而吞并其他小国。久而久之,战乱频呈,终究会影响我大汉的商路。”
虞世南不由得意起来:“陛下所言甚是,微臣以为,咱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静观其变即可!”
刘子秋摇头道:“朕不欲出兵,只是不想我大汉的好男儿血溅沙场,但不代表可以无所作为!朕以为,对于这两国的战事,当以调停为主。只要让两国停战,百姓生活自可慢慢趋于安宁。边境的安宁,于我大汉有利无害,又可免我劳师远征,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还有一句话刘子秋没有说。这场仗再打下去,很快就会分出胜负。胜利的一方往往会处于极度亢奋之中,会被冲昏头脑,极有可能会移师向东。毕竟人总免不了会有贪欲,如果没有贪欲,也就不会有这场战争了。贪念一起,往往就会丧失理智。而大汉富饶,自然会引来胜利一方眼红。虽然大汉军力强大,并不惧怕敌人来犯,但战火烧到家门口总不是一件好事。只有让这两国都保持足够的强大,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大汉才更安全。
至于把这两个国家分成若干小国,看似更加安全,其实不然。因为这些国家并不是西域,也不是漠北。他们民族内部并没有太多的矛盾,被大汉强行分裂之后,难免会心生怨恨。一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说不定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比如袭击大汉的商队,比如刺杀朝廷的要员。这些躲在黑暗里的运行往往会令人防不胜防。所以,刘子秋并不想树敌太多。除非他能够狠下心来,把这些异族人全部杀光,然后再把汉人迁徙过去。
李靖皱眉道:“只怕他们已经杀红了眼,不肯听从陛下的调停。”
刘子秋摆了摆手,道:“无妨,谁要是不肯听从调停,我大汉便师出有名。到时候,我大汉便派出远征军,协助另一方彻底剿灭他!”
弱国无外交,以大汉如今的国力之盛,便是一举吞并这两个国家都不是难事。只是在吞并之后要想维持在当地的统治,却有些困难罢了。相信无论是波斯还是拜占庭,恐怕都不愿意现在就直面一个如此强大的敌人。
…
这一次,刘子秋想让内阁来解决一个重大难题的计划又破产了,最终还是由他来做出了决断。倒不是说李靖、魏征等人智慧不够。事实上,论起揣摩人心,运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