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2/3)
笑着点头道:“别担心,我会认真的。”/p过去宁长生在比赛的时候认真是认真,但并没有使尽全力,毕竟她和他们本来就不同,就跟成年人和稚童扳手腕一般,胜之不武。/p
但是她尊重对手,眼下文静和谷雨都发挥了自己最佳水平,她再随意对待就不大好了。他们也是朋友,更应该全力以赴。/p
文静觉得宁长生临走前这个眼神和说话的语气a炸了,一脸的娇羞目送对方的离开。/p
她们的一举一动被场外观众目睹了全程,不过也没有觉得反感,反而觉得他们这批选秀偶像是不一样的烟火,兄弟姐妹真情谊,真的很传递正能量了。/p
宁长生上台前,灯光是全部熄灭了的,她很轻松地找到了自己的定点位置,静静等待乐声的响起。/p
在一阵干冰雾气的缭绕中,远古的埙声突然出现在众人的耳朵里,就好像突然把历史拉近。莫名的,众人眼前仿佛出现了黄沙漫漫,还有隐隐的马蹄声。但声音有些闷,好似被什么阻隔了一般,哦,像是被掩埋在地下的感觉。/p
紧随而来的是地灯幽绿的颜色,打在台上的身形上,若隐若现。/p
独舞演出如果控场能力不强,很容易单薄乏味,显得小家子气。但是宁长生的演出不是这样的,悠远的埙声后,是一道古朴的唱腔在低低碎语。大家其实并听不明白,但是在这些陌生的发音里,他们仿佛找到了某种血脉相连的熟悉。/p
语言的力量有时候是难以估计的,就算数千年过去,人们的语法、发音有了截然不同的改变,但是语言背后的文化,那些传承还是留了下来。被乐声一引,让人听了便莫名感动起来。/p
埙声之后有骨笛和古筝,明明出现的器乐并不算多,竟意外的让人感受到背景的磅礴与大气。再联想到主持人报幕的名字,《后母戊鼎》,大家顿时好像明白了什么。/p
宁长生的歌声不似文静的清脆,反而夹带着小小的哑音,唱着众人不懂的词汇时,却又让人觉得很合适。因为这本来就是一部鸿篇巨制。歌声里的情绪是有起伏变化的,有喜悦,有悲伤,有坦然,到最后的从容面对,配合宁长生妙曼但并不繁复的舞姿,尤其的让人感怀。/p
宁长生的演出并不是激烈的,相反,一直都很平静沉稳。只是在这其中有小细节小情绪的处理,大气又端庄,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她声音和乐曲刻画出来的国之重器。/p
都说宁长生对古筝有非比寻常的掌控力,但是大家不知道宁长生的编曲能力竟然这么强。/p
一曲终了时大家才从幻境中清醒过来,就在刚才,他们看到了一位商朝佳人的奋斗之路,从她少时再到为后,一路兢兢业业,不愧于心。虽然失宠于自己的丈夫,但她做到了自己的责任,不顾艰辛地发展农业,治理国家,为了百姓安居乐业而努力。/p
华国人都讲究情怀,但是小爱有时候让人觉得狭隘,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一生所爱,但是国爱却能激起大家的共情。对国土的归属感,对文化的认同感,让他们看了宁长生的演出后,情不自禁地冒出了热泪,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想哭,为之骄傲又替其难过。/p
“啊,不知道为什么,看了宁同学的演出后,我就莫名想哭。”主持人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道。/p
见宁长生神色平静,目光却遥遥得好似千年之外,主持人不愿打扰她的清净,反而把话题抛给了场内的四位导师。/p
“导师们觉得这个学生今晚的表现如何?”她问。/p
最开始回答的就是骆魏,“我只有一个字,好,不能更好了。”/p
“哈哈哈,影后总结到位。”/p
怕大家不知道宁长生的优秀,主持人还解释道:“这个作品是宁长生自己原创,自己录制,自己设计动作,连舞台效果都是她和工作人员一起商议的,可以说这是她完完整整的单人作品。而她今年才不过17岁,前途可期呀。”/p
吴元勋看了很受打击地道:“后生可畏啊,说来也惭愧,要让我去,我绝对做不到宁长生这样的水平。导演呐,何必请我当导师呢,我该自己去拜师才是。”/p
连旁边的两位音乐界大佬也默默点头,其中一人道:“此曲可以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了,再火个五百年都没问题。”/p
他的这个说法乍一听会让人觉得捧得太高,但是再让他们仔细聆听宁长生的曲子,也没人敢否认,这样的经典之作,百年都难得一见,实在让人不敢相信这个曲子是一个小朋友作出来的。/p
“曲子的诞生只花了两三个小时,词倒是琢磨了一天,可以请宁同学告诉我们你唱词在说什么吗?”/p
他们时常各地采风,民歌方言听了不少,但宁长生唱的是什么他们确实都没听出来,只能猜测应该是古时的发音。/p
果然,就听宁长生解释道:“我用的是商朝语言的发音,讲述了后母戊鼎的主人妇妌的生平。”/p
“古时音?”/p
台下一片哗然,要知道商的语言属于上古汉语,发音与当今任何一种口音都不相像,文字还是甲骨文和金文,连学者都没找回当年的语言体系,宁长生一个小小少年怎么就能用上呢?就算要炒才女人设,你就是说随意的拟音大家也能接受,也别胡说八道呀。/p
“夏商周的语言在春秋时期有过抢救行动,最后的成果就是《尚书》和《尔雅》,上面已经有对上古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