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君臣奏对(1/2)
甘露殿上,朝中重臣齐聚一堂。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核心谋臣,以及李靖、李绩、秦琼、程咬金等军方大佬尽皆到场,等候在甘露殿中。
此刻,他们被李世民临时喊来,商议北方三国联合攻唐之事。
这几日,各路朝臣都使出全部全身解数,不停打探四方消息,试图掌握北方三国最新动向。
如今,虽然战事尚未开启,但众人都是心有惴惴,各怀忧虑。
李世民尚未到来,朝臣们正交头接耳,四下议论。
“叔宝,看来这场仗是非打不可了,北方那边局势不太安稳啊!”
程咬金凑到秦琼身边,小声说道。
他本是豁达开阔的性子,时刻都是大嗓门,高姿态,但今日一脸愁云,说话声调都低了几分。
秦琼紧蹙着眉头,他手中捏着一份军方塘报,看来是正要向李世民汇报。
重重地叹了口气,秦琼点头道:“是啊!据说幽州那边遭遇敌情,突厥那边的散兵游勇越境袭击,将幽州搅得是一团乱麻……”
“不止如此呢!”
程咬金一脸的神神叨叨:“东北、西北方向也不断传来战报,说是高句丽和薛延陀两国也已集结大军,蠢蠢欲动,随时准备打过来了!”
他重重地哼了一声,鼻孔喷出热气,一副愤慨模样:“要依俺老程的,干脆领兵跟他们拼了!”
他这声感叹说得稍响亮一些,前方的李绩已将头转了过来。
“怎么拼?三面受敌,他们沿北方大片防线不时骚扰,你防得住东面,就防不住西面。你老程手底下那点人马,还能不停在北线游荡,一直提防着人家不成?”
李绩皱眉苦叹,将程咬金顶得登时便没了声音。
是啊,北方阵线太长,对面三国若当真来犯,唐军得铺开了阵势去布防,实在难以抵挡!
而且突厥和薛延陀又以骑兵见长,机动性极高,人家越境骚扰你一番,又骑着战马溜之大吉,你哪里能追得上他们?
在交通、通讯都不便利的情况下,拉这么长的阵线作战,人家光是来回拉扯,就能将你耗死。
毕竟大唐势单力孤,又处于防守阵势,主动性全不在自己这边,打起来压力太大。
“唉!”
武将们纷纷唉声叹气,个个都是一脸苦闷之色。
这些人每一个都是沙场英杰,若拉开阵势,攻伐进取,自是不在话下。可遇见这种三方夹击,防住东边防不住西边的局面,大家也是空有力气使不出来。
“咳咳!”
正在这时,李世民走了进来,他身后还跟着礼部尚书窦卢宽和大太监王德。
众人齐声参拜,李世民随手一摆,旋即落座。
“今日召诸位前来,乃是商议北方三国犯境之事。大家有何见地,不妨说说……”
李世民甫一坐定,便开门见山问道。
众臣皆默然不语,大家心中都清楚,无论是打是和,大唐都万难招架,只能先看陛下是什么态度,再行决策。
李世民抬眼扫了一圈,凝眉道:“看来大家对打下去的前景都不看好……”
先前朝堂之上,当着突厥特使的面,大唐诸臣都是扬言要打。
可是现如今,大家的态度又都谨慎起来。显然是这几天,从北方来的情报,多是不大乐观的。
李世民看着众人脸色阴沉,心下一叹。他本想先听听大家的消息,分析当前情势,可是看众人意志消沉,便朝王德一示意,让他将李恪的书信呈上来。
“众卿且勿忧虑,朕这里有封蜀地送来的信件,众卿不妨一览,再行决策!”
李世民朗声说道。
这时,王德已将那封信件拿了出来,呈到众卿手中传阅。
大家一听这信件来自蜀地,便已猜到这是李恪送来的信件。
这时大家才想起李恪来,对啊,蜀王殿下,那可是领兵作战的好手,前次突厥来袭,不正是他出手,才打退了敌军么!
现在他送来信件,一定是有了制敌之策,有把握打赢这场仗。
怀着对李恪的信任,众人一一阅览此信。
这信的内容很简单,蜀王说他已做了万全准备,即日便可领兵北上,解决这场困境。他让李世民决不要和谈,一定要坚定立场,保住黄河以北地区。
李恪的能力,即便是身为敌对阵营的长孙无忌也是认可的,他既然请缨出战,大家对这场战事都多了份信心。
但考虑到北方三国来势汹汹,战线拉得又长,这场仗取胜难度极大,大家也不敢确信蜀王一定能打退敌军,保住河北领土。
“蜀王的信大家都看过了,可有什么想法?”
李世民待众人都看完信,才悠悠开口,询问意见。
一番思虑之后,房玄龄第一个开口。
“陛下!蜀王之能,众人都已见识过,臣相信,蜀王至少能保得黄河阵线不失!”
房玄龄并未将话说得太满,他只说李恪能保住黄河防线,意思是,只要李恪出战,最差的结局也不过是那特使所提的和谈要求。
他说这话,自然是为了给李世民以信心,让他坚定地拒绝和谈,保住大唐颜面。
即便是打起来,最坏的局面也不过是和谈的结果,那还和个什么劲呢?
房玄龄发言之后,众臣也纷纷点头,均说李恪能镇守住黄河防线,提议李世民拒绝和谈。
李世民将众人表现看在眼里,他大手一挥,止住众人发言,朗声道:“众卿放心,和谈一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