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灾情(1/3)
常言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重生于这个古早人的架空大6,杨轻眉就清楚的知道,自己目前身处的这个架空大6,自然灾害是对人类和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它轻则使农业歉收,重则无收,甚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杨轻眉明白,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未来世界,人类也一样无法与自然灾害相对抗,更别说是古早人的架空大6了。但借鉴一些好的经验,预先采取一些对自然灾害的有利防范措施,多多少少能够减少一些损失。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自然灾害的直接成因是自然变化,但人类的活动可能诱发许多自然灾害或者加重自然灾害的程度。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壤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早已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到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如何尽可能的减少它们所造成的危害。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治理能力,是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国家、社会财产在突发灾害中所受损失的重要措施。政府的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已成为评价政府工作与进步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杨轻眉前世,作为帝皇集团公司负责日常经营管理的最高管理人员,即行政总裁。每年都要代表帝皇集团,携带为数不小的捐款和物质,亲赴世界各地一些受到自然灾害侵袭严重的受灾地区奉献爱心。杨轻眉曾亲眼目睹了那些遭受自然灾害侵袭的一幕幕人间惨剧。为此,她专门着手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一方面增强企业员工对自然灾害的危机意识,鼓励他们多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另外一方面她倡议企业建立自然灾害预警机制。训练企业员工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面对自然灾害降临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近几年来,杨轻眉不仅想方设法搜集到了不少有关大齐王朝和居住地冀州一带的官方史记资料、地方野史记载,还走访了冀州的一些上年纪的老人家,询问冀州遭受到的各种自然灾害情形。通过多方调查,杨轻眉了解到,冀州一带的98的百姓生活完全仰赖于农业丰收,靠天吃饭。但由于冀州一带区域水旱、虫害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百姓的抗灾能力微小。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往往庄稼颗粒无收,灾民遍野。为了抢夺食物,灾民们互相争斗相残。若灾害频繁,则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大齐王朝的官府也无任何抗灾防灾的设施,遇到灾害百姓根本无力自救,只能听天由命。
为此,杨轻眉根据自己前世里积累的经验教训,建议冀州州令杨云山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自然灾害的预警机制。杨轻眉还针对自己调查到的一些灾害发生时的情况,制定出适合当地民情的抗灾避灾措施。毫无保留的交予杨云山,让他以官府的名义,向百姓传授面对自然灾害时,必要的防范、应对措施。努力将受灾损失减少到最小。
冀州州令杨云山采纳了杨轻眉的诸多建议,在自己管辖的冀州区域内积极兴修水利,努力做到将旱涝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以工代赈,利用农闲征集大量的民工,到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植树造林,改变蝗虫生长的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尽量减少蝗虫的灾害。
齐昊三年夏季,也就是杨云山就任冀州州令的第三年夏季,大齐王朝的北部,冀州一带区域,遭遇了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旱情。而接着大旱灾之后而来的,往往就是给人类造成更大灾难的严重蝗灾。我国古书上有所谓“旱极而蝗”的记载。杨轻眉在查阅冀州当地的一些县志、史料中也发现,冀州每一次爆发大蝗灾,都与当地发生的严重干旱相联系。
造成蝗虫灾害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蝗虫是一种喜欢温暖干燥的昆虫,干旱的环境对它们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o最适合它们产卵。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 ooo~5 ooo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o~8o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o万~4o万粒卵。同时,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裸露,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一只小小的蝗虫并不可怕,但当它们成群结对,黑压压铺天盖地而来时,绿地就将变成荒野,这就是历史上与洪水、干旱相提并论的“蝗灾”。我们平日里看见的蚂蚱也是蝗虫的一种。但你可千万别小看了这种昆虫。蝗灾是所有昆虫灾害中破坏最大的一种,它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