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1/2)
抵达嘉峪关的那一天下起了雪。幸好提前到了,不然她们连躲雪的地儿都没有。/p
池夏所在的这一支队伍来的是最早的。另外三支队伍还在路上。要是再过几天还到不了,嘉峪关守将就得派人出去接应。/p
西北的雪要么不下,一下就没完没了。年年压坏的房子和冻死的牲畜不计其数。起码西北的百姓有房子住,损失到还能接受。关外的游牧民族受到的损失就更不用说了。这也是为啥一到冬天,匈奴就会来骚扰附近城镇的原因。不过都是为了活着而已。/p
不过,近年来因为有了炕,西北的百姓不再那么苦哈哈的。有人受此启发给牲畜棚里也弄了一些保暖的。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谁曾想特别的管用。损失比往年小了一半。/p
匈奴不是没派人过来偷学炕的手艺。只是官府管的严格,加上她们民族性格特征,难以定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久而久之就放弃了。但对于西北百姓的侵扰并没有停下反而变本加厉。/p
西凉城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p
池夏她们驻扎离嘉峪关三四十里的军营中。城内地方太小,容不下她们那么多人。等其它三支队伍到齐后,她们会一起通过嘉峪关直逼西凉。/p
在此之前,正好趁着这个难得机会休整一下。/p
池夏第一时间就去找了军中的大夫过来。第七分队中,目前有四人得了冻疮,三人有轻微的感冒。/p
来自最南边得的黄鹂和郑文嘉受不了这种严寒手脚冻的最严重。一到暖和的地方就又痒又痛。脚上穿着鞋子还好,手上早已被抓破了。若不是池夏看的紧,那两人的手早就不能看了。/p
除了她俩,杨细春同样冻伤了。好在方小猫心细照顾得当,没有多严重。/p
最后一个生冻疮的竟然是跟池夏来自同一个省份的黎草。/p
黄鹂知道的时候还特别的纳闷,她一直以为北方人是不会冻伤的。哪想到原来她们都一样。/p
生冻疮无非在路上冻的狠了。可就算知道,她们也没有办法。保暖的东西就那么点,能用的都用了。若不是池夏尽可能的让她们用温水啥的,估计现在还更严重呢。/p
韩三儿见池夏回来,没瞧见有人跟着,奇怪的问道:“不是去请大夫了么?人呢?”/p
池夏抿了抿嘴,叹道:“去找大夫的人太多,忙不过来。说是要晚点才能过来。”/p
“啥?不要,好痒呀,松开我,让我抓一下急一下。”黄鹂在一旁吱哩哇啦得叫着。她吵的太厉害,没办法,池夏只得将她绑了起来。免得抓破后后续更严重。/p
刘玲被她哼唧得心烦,口气不好的说道:“出息。不久长了个冻疮么?至于那么要死要活得。看看人家文嘉,你就不能忍忍?还是老乡呢!”/p
黄鹂叫嚷得声音一顿,反驳道:“她没我的严重,当然能忍了。再说得冻疮的人又不是你,你体会不到我们的痛苦。就别站在一旁说活风凉话了。”/p
这是黄鹂第一次忿刘玲。估计也是她现在心情不好,不然以她的为人是绝对不可能与刘玲对上的。/p
池夏见刘玲要还嘴,抢先一步道:“好了。你们都少说一句。大夫虽然没请到,但是药膏拿回来了。”可能是得冻疮的人多,那药膏备了许多。当时大夫问清楚池夏的病症,就先给她开了四支药膏。起码能止痒镇痛。/p
“队长,快,给我一支。”黎草巴巴的看过来。/p
黄鹂耷拉着眼皮,坐在那里哼唧着:“有什么用?路上也没见有多大的效果。还是要大夫开药才行。”/p
这道理大家都懂。可现在大夫不是忙么。/p
毛金花插话道:“路上药材消耗的快,配出得药自然差一点。现在药材齐全,效果自然不一样。你究竟要不要?不要给别人了哦。”/p
“不行”,黄鹂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我也没说不要么。就是说说而已。”/p
池夏将药膏分给自认:“洗漱干净后再涂药。黄鹂和嘉文暂时只抹脚。你们手上的太严重,大夫要看过再说。”/p
四人应了一声忙不迭的清洗抹药。如往常一样,药膏一抹上去凉凉的。几人的痒痛少了几分,舒服的哦了一声。/p
见到她们脸上得表情,池夏松了口气:有用就好。若是这四人能在整休期好起来的话最好。虽然她知道这个可能性比较小,但还是心存希望。/p
大夫是第二天过来的,挨个把黄鹂她们看了一遍,边写药方边交代:“那两个眼中的除了外敷之外还要喝药,另外两个不用。关键是保暖不用冻着,平时洗漱不要用冷水。”说着,将药方递给池夏:“拿着这个区抓药。一天两次,饭后半个时辰服用。另外一张是治风寒的。凡是嗓子、鼻子有不舒服的都喝上一碗,晚上盖好被子发发汗就行。”/p
“多谢大夫。”池夏付过诊金送大夫出去。/p
大夫不在意的摆摆手往下一间队舍走去。/p
要保暖除非有手套,可那玩意儿金贵。行军时还好,到了战场上根本不实用,否则连兵器都抓不稳。池夏再一次后悔没有提前将毛线弄出来。现在就是想弄也晚了。/p
其实,不止第七队舍,好多人都冻伤了,而且大部分伤是在脚上。这个时候的鞋子根本不能放水。在雪地上走一会儿鞋子就会变湿。一天下来,脚上冷冰冰的。时间久了,可不得冻伤么。/p
池夏自个儿是因为有贾应和齐熊的嘱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