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3/5)
这种采茶只择选一芽一叶,比之之前更加精贵,泡水后姿态妍丽,颜『色』鲜嫩可爱,自然也更能卖出个好价格。/p夏安然沉默了一下,直觉这一点赵祯不会答应。/p
果然,赵祯用可以说是严厉的态度拒绝了这一种饮茶的方法,因为这种制茶方法太过奢侈。/p
宋代如今的喝茶虽然仪式繁复,甚至出现了拉花等等玩法,但是其本质来说,茶叶还是茎叶共同晒干后碾碎,也就是说对比现代的吃法,其实这样对于茶树的利用率要更高一些,但是坦白说,因为使用的方法是晒干而非炒制,所以宋朝的茶叶未经处理之前是以褐『色』为主,和夏安然已经习惯看到的绿茶的碧青『色』不同。/p
对比之下,这种只摘茶树顶端嫩芽的方法就完全不符合如今的核心价值观了。/p
从各种意义上来说,宋朝的王室的确比旁的王室在奢侈品上头要节制得多,但是夏安然此时想到的问题却是——他能不能提前把乌龙茶鼓捣出来?/p
他仔细思考了片刻后,觉得自己还真的可以,因为他有捣鼓佛手茶的经验。/p
当年他还是永春县令的时候就曾经背靠福州成熟的制茶经验,将本地的佛手茶制成产品并且借由贾敏之手推广到了京城,卖的还挺好。/p
乌龙茶的成功面世以及其方便储存的特质,让当时已经萎缩的茶叶市场重新打开一条新的路线,并且在后来东印度的茶叶贸易市场中被撕开了一条口子,以乌龙茶特有的芬芳和印度、斯里兰卡等产地的红茶进行抗衡。/p
而华夏本土更为喜爱的绿茶、白茶在当时几乎已经没有了战斗力。/p
忽然想起乌龙茶的原因其实是夏安然猛然间想起受制于运输技术,如今的茶叶贸易和清末的中国一样,面临瓶颈。/p
绿茶不耐放,而且极度不耐『潮』。/p
在海洋贸易中,想要将绿茶走远洋路线在如今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绿茶的重要『性』却不必多言,在此时,无论是作为饮品也好,作为『药』品也罢,几乎全世界都在追逐着宋国的茶叶。/p
但是夏安然也在犹豫,因为他非常清楚茶叶在国际航运中意味着什么。/p
如今的海洋被大食商人掌控,而上次同他谈论时候,卖给他玻璃的大食商人便曾经说过航行过程中非常的艰难,因为坏血病时时刻刻有可能威胁他的船员。/p
当然这位商人并不知道坏血病这个名词,这是夏安然根据描述和史料得出的结论。/p
明朝郑和船队上很少发生坏血病的原因之一便是他们携带了大量的茶叶,也就是说,如果大食商人知晓了茶叶的重要『性』……不,很可能他们早就知道了。/p
若非如此,他们也不至于会大批量得采购茶叶。若说仅仅是追逐一种寻常的饮料,宋的茶叶出口量未免太过夸张。/p
夏安然微微偏头思考片刻,还是准备将这件事等等同官家说上一声,他倒是不怕那些商队在有了茶叶之后能够航行得更远,毕竟这是一种世界航运发展的必然趋势,更何况,他们行的远,宋国的船航行距离亦是也不近。/p
何况现如今他们通过官方采买能够获得的茶叶也并不少,但是购买茶叶和舍得将茶叶给每个船员食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p
在这个人命不值钱的时代,只要不大批量的死亡,在航运过程中折损几个努力对于这些财团们来说绝对不是负担。/p
但是他倒是担心此举会引来更大的贸易差,从而招惹更多的窥伺目光。/p
对于夏安然的担心,他的兄长倒是十分淡定。/p
在听闻夏安然说明这种新茶的制作,是用茎叶而非今日盐铁司报上来的奢侈做法之后,赵祯几乎是想也不想的就答应了。/p
面对这种几乎可以说是无条件的信任,夏安然也觉得压力有些大,尤其是赵祯都不问他这些知识是从何而来,就是单纯的他说了,他就信。/p
这种态度更是让夏安然多多少少有些惶恐。/p
夏安然是那种——你对我信任五分我就要回报六分,如果我自觉只回报了四分就会很难过的类型,于是就在这种来自兄长的无形压力中,夏安然又捣鼓出了一样东西——茶书。/p
灵感来源于现代全国特产礼包,夏安然读书时候曾经送给过放暑假打算回国的外教老师,这个礼包非常的巨大,里面有一幅中国特产地图,收到礼包的客人可以边看着这幅地图一边吃各种特产,等一盒子吃完了之后感觉也就和去中国旅游过了似得。/p
当然,真正旅游过的人也能拿着这个和小伙伴们边吃边分享,当时就让这个外教老师惊喜连连。/p
茶书的设想就要简单的多,夏安然跑了汴京城中的几个茶楼,研究了一下京城在售的几种茶叶的情状,又研究了一下产量和特质,最后他拿了一个纸盒子做套,在拿罐子装了些茶叶,做了一个简陋版的茶书。/p
茶书同茶树。/p
一本用茶书写的书册,带不回茶树能带一本茶书也不错,广告语他都给想好啦。/p
当然,出于政治需要,毕竟大宋是不能出售舆图的,这本茶书只是大概画了一下范围,空白区域都写了些茶叶的渊源还有一些似是而非的传说。/p
总之,就是进行一下艺术包装,这个夏安然在行。/p
作为帝王信任的弟弟,夏安然带的东西在入宫时候自然不需要经过安检。/p
况且就这大小看着也不是什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