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凌绝顶(1/2)
第四十八章:凌绝顶
终于准备上山了,为了不耽误时间,能一口气爬到山顶。我们扛着设备在山脚下,紧挨着坍塌山体旁的一间房发电机房中稍微歇息了下,并换了另外两个人抬发电机。
休息了大概十分钟的样子,我们一行人深呼吸一声后,就开始朝着坍塌的山顶进发了。大诗人李白曾说过‘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果真不假。在坍塌的山体上爬行不能像正常的登山那样,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必须时刻注意我们头顶上方石头的动向。特别是时不时冒出的余震,简直就是在考验我们心跳的速度,每一次我们就得加快脚步快速通过认为的危险区。除了挑战心理素质之外,在凹凸不平的石头疙瘩上行走,脚底下被刺的说不出来的胀痛。于是,上不了几米远的距离我们就已经挥汗如雨了。这还不是最忍难受的,最忍难受的是扛着几十斤重的的装备在这种路上行走,简直就是一种罪受。
不过,尽管在这短暂距离的路途上我们遭遇的艰险无法言语,尽管我们全身上下都透露着不舒服。可是,我们没有向困难低头,向艰险服输。而是,挺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赋予我们的坚强脊梁、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山顶而去。最后,130米的距离我们用了几乎二十三分钟的时间才爬到了顶点。
到达山顶的那一刻,我们第二梯队的全体队员们几乎都快虚脱了。如泉涌般的汗水不断的从身体的各个汗孔中,像把不住闸门似的直冒。湿透了的迷彩服令人窒息般的紧紧贴在前胸和后背,已经顾不了任何形象的我们迅即脱下汗湿的迷彩服,露出健硕的躯干和臂膀。
‘咕噜—咕噜—’几声后,水壶里携带的水一口气被我们喝了个底朝天。稍作喘息,我们一鼓作气把靠肩扛背跳上来的装备,移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组装起来。
山顶,更确切的说倒塌的山体上是一堆乱石丛生的不毛地,倒塌后巨大地裸露岩石想张开倾盆血口似的在向我们叫嚣着。在山体的另一头就是被挡住形成的堰塞湖,远远望去堰塞湖的水位已经和这倒塌山体快成平面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只要数位稍微再涨一点点,我们这些在山顶上的人肯定都会没命的。此刻,我们就是在与死神打赌,看谁能笑到最后。经测量,这山顶倒塌的山体面积也大约有130立方米的面积。而,我们此次的任务就是要在这横七竖八的乱石岗中开凿出一条长130米、宽26米、深5米的泄洪槽,保证挡由倒塌山体里面形成的堰塞湖不会因为超过专家预测警数位发生次生的洪涝灾害,威胁到下游三个乡镇7万余居民安全。
比我们早先到达的第一梯队的战友们,早已经在总部石高工的指挥下展开了作业,轰鸣的凿岩机响彻云霄般的跟眼前的这些顽固分子正做着卓绝的战斗。我们组装完搬上来的装备后,立马掉头又朝山下而去。日落之前,堰塞湖顶上必须响起排险的第一炮,向随同而来的记者们证明我们战斗力是顽强的。因此,我们要马不停蹄的把乳化炸药搬上来,还要搬更多的钻爆器材和装备。
有了上山时走出来的道路,下山的时候我们不再显得那么手忙脚乱。虽然还有些颠簸,而更多的却是从容和稳妥。已经走过的道路,不再显得陌生和不适。虽然只走了那么一边,可是我暗暗给自己的心里的机会却是‘零’。因为,在这个艰险的地方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容不得半点马虎和失误。不然的话就是生命的代价,这个责任我们谁也担负不起。唯一能做的就是强迫自己努力的熟悉每一件任务,快速的进入工作情况,不给部队和战友拖后腿。
再次回到煤矿的空地山,壮汉大哥早已经在原地和后续而来的战友们从他的五十铃车上往地上卸东西呢?看见我们这么快回来,他有些诧异的问道:“你们怎么这么快就返回来了?你们到山顶了没有?”
“肯定到了山顶呀!不然,我们装备放在哪里呢?”领头的机械连班长汪顺进回到道。
“你们是不是一路跑上去的?这么快?”壮汉大哥还是用有些不可置信口气问我们。
“是呀!这不是想着老乡你一个在这里搬东西不安全吗?你看,我们的衣服都已经成了‘水手服,了。”汪顺进班长关切的说道。
“不碍事,我不累!倒是你们这群娃儿,这么不要命的跑上跑下危险得很!我们生长在本地的人都不敢在上下山的路上跑动,那样很容易血气上涌造成胸闷或者虚脱的。这回再去可不能再这样的不要命了!”壮汉大哥有些担心的叮嘱我们道。
“谢谢了!”虽然,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壮汉大哥。但,看看西边落日的余晖,就感觉背上的装备沉沉好重。不敢耽搁时间,我们依旧一如既往的在前往堰塞湖顶的道路上奔跑了起来,壮汉大哥的嘱咐早已进了收藏夹。
看到我们只挣朝夕的精神劲儿,壮汉大哥目送我们上山后。也马不停蹄的启动了他的车辆,风驰电掣般的再次朝直升机降落的位置而去。途中,我忽然好奇起壮汉大哥来。便问无厘头的问起身后的战友们道:“那位壮汉是干什么的?是哪个单位的?今天要不是多亏了他,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上到这堰塞湖顶上呢?更别说完成任务了?”
“据说,他是这高川乡的一位普通的司机,在地震中救过40多人的命。部队进高川乡后,他就一直义务帮助部队运送兵员和物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