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红楼之孤家寡人》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红楼之孤家寡人 () >> 第46章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25865/

第46章(2/2)

假回去主持了妻子的丧礼之后,依旧回来做了刑部侍郎。不过他儿子林海却错过了当年的秋闱,需要为母亲守孝三年,自然承庆帝允诺的赐婚只得推后了。

林梓做了刑部侍郎没多久,当时的刑部尚书赵谦世就病了,回头就上本告老还乡,林梓直接就顶上了刑部尚书的位置,入了内阁,听起来挺好的,称得上是青云直上了,但是却也颇耗心力,因此,这几年下来,虽说看着依旧清癯,但是消瘦了很多,鬓角的头发也已经全白了,若非为了给儿子撑腰,他也想要告老了。

这几年朝中也没什么大事,最重要的还是当年制定的引进良种的计划。海外找来的种子虽说多半是些蔬果的种子,尤其是南洋那边的,也就是在两广琼州那边种出来了,其余的地方虽说也能发芽,有的还能开花,但是压根不结果,因此,自然没了多大意义,不过是一些大户人家觉得稀奇,在园子里面种上几棵。

当然,良种计划也有收获,徒景年预期的红薯玉米土豆都有了,目前还在摸索种植阶段,当然,这时候并不叫这些名字,红薯如今叫做番薯,玉米叫做番麦,土豆叫做番芋,这些差不多都是从欧洲人那边弄来的,原本产于美洲,被印第安人驯化过,这会儿产量很是不低,不过,除了番麦之外,别的存储很不容易,尤其是番芋,若是不避光,就会发绿发芽,这却是有毒的,在皇庄上试种的时候,就有人不小心中毒了,进上番芋的海商差点没因此获罪,好不容易才解释清楚了。

这些东西都非常抗旱,甚至旱田长得更好,虽说这会儿的产量比不上后世,但是比起如今的稻麦豆子之类的作物来说,强的太多了。皇庄那边初步试验了一番之后,便开始在一些常年干旱的地方推广,收获很是不错。当然,国家更希望推广的还是番麦,这玩意晒干了之后,存储期比稻谷麦子还长,这也就省了朝廷很多事,免去了因为存量霉变之类的麻烦,当然,这个产量虽说比稻子麦子高一点,却也高不到哪儿去,徒景年跟着承庆帝去过皇庄才发现,这年头的玉米跟后世的相差很大,一根杆子上居然能长五六个棒子,但是,每个都比较小,结不了多少玉米。

当然,解决之道也有,番麦拿来交税,番薯番芋自个拿来吃,这年头没人讲究什么营养结构,能填饱肚子就好了,因此,虽说朝廷不肯收番薯番芋,只肯收番麦麦子和稻谷,但是,如今就算是下田,种上番薯番芋产量也不低,这些却是不用交什么税的,农户们又知道见缝插针,田埂上种上一派番麦,菜园子里面种上番薯,青黄不接的时候,番薯藤也能吃,就算人不吃,喂猪喂牛喂羊都是好的,而且还不用费太多力气打理。

因此,才推广了一年,附近的州府省份都看到了好处,连南方那边都听说了消息,朝廷一时半会儿发不出良种,没关系,找那些出海的人买,早种一年,早过个饱年。

而承庆帝在民间的声望也越来越高,几乎被当做万家生佛,好多人家直接给承庆帝立了长生牌位,早晚都要拜一拜,当然,朝臣们也不例外,到处都是歌功颂德之声。

承庆帝既然得了好处,自然就将引进粮种这个政策一直保留了下来,另外,在徒景年看似无意的提醒下,又下旨宣布鼓励农耕,不管是谁,只要能够改进良种农具耕作方法等等,使得种地投入更低,产出更高的,朝廷都有赏赐,从金银到功名出身,朝廷都不吝啬,一时间,原本日子过得只能说是勉强,几乎少有人问津的农官一下子炙手可热,连同各地经验丰富的老农都变成了抢手货,一时间,整个中原都在热火朝天搞起农业生产来了,眼看着进入了新一轮的盛世。


状态提示: 第46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