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遂城之战(1/2)
且说辽军在定州受挫后,他不甘失败转而又向它的卫星城遂城攻来!
那么把守遂城的将领为谁?
杨延昭!他就是评书《杨家将》中的杨六郎!
杨延昭原名叫杨延朗,他是“杨无敌”杨业的长子,那他为何又称杨六郎了呢?
杨延朗原名叫杨玄朗,为了避讳道士赵玄朗(财神赵公明,被宋朝奉为姓始祖,追谥为“宋圣祖”,因此要避讳)的名字,改名叫杨延昭,杨延昭因屡破辽军,辽人对他十分害怕,据他们传说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开阳星)是他们的克星,他们因此称杨延昭为杨六郎!
杨延昭自幼就随父亲习武。成年后追随其父争战,屡立战功。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北伐幽州,杨延昭当年二十九岁的杨延昭,便被任为先锋,随其父先后力克攻应、朔等州。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杨业殉国后,杨延昭继承父志,领兵镇守北部边境。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在任期间,杨延昭治军严格,多次击溃辽国入侵!
由于燕云十六州的沦陷,宋朝丧失了北方燕山山脉这一重要天然屏障。辽国骑兵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河北平原上可以肆意驰骋杀戮。因此,宋太宗为了加强北境防御设施,接受了当时沧州刺史何承矩的建议,利用河北平原湖泊、水系多的有利条件。开水渠,挖深池,将河北各地水系相连同。形成了一道自保州沉辽泺至沧州泥沽海口,绵亘九百里的“深不可以行舟,浅不可徒涉”的,由湖泊、河道、沼泽、浅滩和水田构成的多层次、大纵深水上防御体系,企图以水来阻挡契丹铁骑的步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宋朝“水长城”!
北宋的水路防护的,其重点地段就是杨延昭所部驻守的保州、静戎、威虏三州军,成为契丹陆路南下必经的咽喉要地。因此,杨延昭到任后,立即赶修城垣,加紧储备粮草兵器等。同时命魏能屯兵梁门,杨嗣屯兵保州,自则亲率所部3000人镇守中央阵地遂城(今河北徐水县),正面应击契丹铁骑的刀锋。
再说这时辽萧太后及圣宗率10万大军越过易水大举攻宋军,宋军节节败退。辽军一路势如破竹,破狼山,直奔战略咽喉遂城。遂城攻防战打响了!
面对数十倍的强敌,杨延昭紧急向后方求援。但总指挥傅潜贪生怕死。座拥主力大军步骑兵二十余万却拒不增援。结果辽军将遂城团团包围。辽军先是劝降。将用契丹文、汉文书写的劝降信射入城中。
他们接着便派出辽兵在城外大喊:“城内的宋军听着,你们守城主将杨延昭的生身父亲杨业,早已被我们生擒,你们快看这就是他的尸骨!”
城上的宋军放眼望去,果然看到城下有一副骸骨,由四个辽军抬着,让城上的宋军观看!
杨延昭看到这便站立城头高喊:“先父终身抗辽,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打倒辽军,让辽军永这不敢踏入中原半步,我今天就要继承先父的遗志,坚守好遂城,坚决打好这一仗!”
辽军劝降未果,于是便开始攻城!
起初,辽军哪里把一个小小遂城看在眼里,他们认为“弹丸孤城,稍顷即克之”。但是他们大错特错了!由于杨延昭在城内早有准备,因此辽军对遂城发动十几次攻击,均以失败而告终!
于是,辽军改变了进攻的策略。他们用步兵主力,采取人海战术,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冲向弹丸的遂城!同时,辽军骑兵在后方用弓箭进行掩护。战斗打响后,辽军步兵在骑兵弓箭掩护下,以密集的队形,推着云梯,举着盾牌,拼死强攻。面对城下的人海,杨延昭镇定自若,指挥若定,依托事先架设在城垣上的大型木盾躲避对方弓箭射击!
当敌军接近后,宋军远用连弩进行猛烈而密集的齐射,最大限度的杀伤敌军。当敌军靠近后,先用竹竿长将对方云梯推倒。云梯上的辽军士兵也随之摔死。随后在城头用滚木、雷石和灰瓶打击敌军。同时用大锅烧开水后倒下去烧烫对方!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打退辽军的进攻。
[转九月底,在屡攻不克的情况下。辽国投入最精锐的皇室近卫军——王室玉帐亲骑,同时抽调大批援兵,全力攻城。为了鼓舞士气,萧太后亲临战场,她等上高台,亲自擂响战鼓,为辽军助威!辽圣宗还亲临前线劳军。在萧太后和辽圣宗的鼓动下,辽军发起开战以来最猛烈的攻势,战况空前惨烈!后方,数万辽军弓箭手以齐射的方式,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之内就向小小的遂城发射了数十万支箭。密集的箭雨遮天蔽日的砸向遂城。
紧接着步兵便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架设云梯强城墙!
另一部分架冲车直攻城门!
城头宋军冒着密集的箭雨拼死抵抗,首先是用强弩还击,同时用长竹竿推倒秦军的云梯,在城头用滚木擂石打击登城秦军,同时用大锅将水烧开后泼向敌军。你在看那攻城的辽军,有的被滚木擂石砸下梯去,有的被开水烫的嗷嗷直叫!辽军纷纷溃退而去!
n辽军一计不成便又生一计,辽军又以新型攻城塔配合攻城!
攻城塔是一种新型攻城器械,攻城塔下面是一个巨大的4轮底座,用人力推动前进。上部是一坐高大的塔楼,塔楼里面是多层盘旋而上的云梯,外面由厚木板掩护,顶端前部是一个可以开合的吊桥门。士兵在里面可以得到良好的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