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1/2)
贾母坐在背靠椅上听着赖家回来的诉说,当赖家的说到林家不准备办收生礼的时候,再也忍不住了,拿起茶几上的茶杯就狠狠的往地上砸过去,这里是里厅啊,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地毡,平时这薄薄的茶杯掉下去都不会开一丝的细纹,这会那杯子立马就碎成无数快了,可见贾母得多气愤,摔的力气有多大。那不算太大碎裂声,让守在周围的人立马就缩紧了身子,希望立马变成透明的存在,马上在房里消失掉。
赖嬷嬷这时正在贾母下方,见到主子起那么大的火,心里头也不由得惊惧,头皮紧绷,希望主子看在那么多年的份上不会牵怒于自己,想到怀里的信,赶紧递上贾敏的亲笔信,祈祷这信能救得了自己。看到贾母打开看信,赖嬷嬷才松了口气,偷偷擦擦额上渗出的冷汗,还好是姑奶奶了解主子,写了这份亲笔信,不然还真不知怎么收场。
贾母慢慢看着这满纸熟悉的娟秀字体,就好像女儿在轻声细语的诉说着,虽然是女儿的亲笔信,看完信后贾母仍认为这是因为女儿太懂事了,在故意偏袒林家。在眼皮子底下女儿都被欺负成这样子,平时还不知要受了多少委屈呢,难怪女儿对林家的掌控那么低,收个人都要听别人的,不行不能单听女儿的,一定要去看看,给女儿撑腰,最好是把一家人都叫上。贾母立马吩咐让大小儿子马上过来,让人赶紧去找贾国公,就说有紧要的事。
在边上的贾王氏听到贾敏的事情后,心里偷偷的乐翻了天,强力忍着情绪,脸上不断变化尽量的表现出惊讶气愤的表情,免得触犯了贾母的怒火。这时的贾母并没有注意到王氏,不然王氏可就要乐极生悲了。
最后贾母成行了吗?当然没有。贾母被贾国公狠狠的批了一顿,说贾母不体谅女儿,还要给女儿惹事,若以后没什么事不许去林家。(嘿嘿,可以说这是主角的私心吗)贾母震惊了,贾国公居然在这事情上批自己,贾母很生气,觉得这一切都是林家的错,把女儿嫁给林家就是个错误,贾母华丽丽的迁怒了。
贾国公为什么生气不让贾母过去呢,一来是林如海已经派人来说清楚事情的原因了,二来女儿也已经劝说了,自己在想办法拉拢林如海,好不容易林如海靠过来,哪里容许贾母去搞破坏,枕边人是什么样的,贾国公会不清楚吗?更何况上次的事还没查出个子丑寅卯,那人就平白无故的死了,让贾国公很是难堪,这次说什么也不会让贾母过去的。
不管贾母私下派人如何去劝说,甚至命赖嬷嬷准备好一切,准备到那天直接到林家办礼。三朝那天,朝中传来帝怒,作为有些牵连的国公府,很快就收到了风声,贾母马上变得安静起来,林家也由此躲过了一场难缠的纠纷。当天朝中惊出翻天大案,张氏长兄在扣押进京时被流寇所害,而所犯罪证皆乃栽赃陷害所致,一切的证据皆被当庭所示,皇帝震怒,立马就撤了几个直属官员,命三司彻查,久不上朝的老张太傅当朝泣血请求告老还乡,皇帝无奈只好允许,朝后不久,接着又传出当朝太傅请辞,两位太傅请辞,皇帝无奈,只好把熊熊的怒火洒向其他人,一时间内城异常的平静,各高内大院都严紧大门免的因一点小事触犯帝怒。因为消息稍微灵通的人都知道,这两位是当年皇帝花了不少心思才请到的,出的事则是在打皇帝的脸,皇帝的怒火可想有多旺。
御书房中,皇帝看完暗卫刚递上来折子,散发出来的寒气,让在边上的太监如坠冰谷僵硬的一动不动。张氏一案皇帝心里很清楚是怎么回事,当初一出事的时候,皇帝是相信张家的,马上就派了两拨人马,一明一暗的查,想不到其中居然还有兄弟们的功劳。今天想不到那些人居然会用这个把太傅给说服了,看来儿子们也长大了心也大了,看了太傅的辞呈,这老狐狸也滑溜的很,借着这事就想退出京城,想到这些年的布局,还好努力总算没白费。想到那些人的搅局,看来有些人养尊处优惯了,都快忘记谁才是主子了。
皇帝当年是从小在祖父身边长大的,知道前朝的时候,因为两大世家的世代仇视牵扯到后宫,伤了不该伤的人,激发了当时皇帝积怨已久的怨气,才爆发后来的战争的。
当时的世家不是今朝能比的,当时各世家实力相当,能力出众者比比皆是,可惜有很多都是不是为皇室所用的,有些世家堪比皇家,对于他们皇家的权力再大也要以礼相待的。
皇族没有绝对的话语权,不知从哪朝开始,就开始积怨了,计划很早就开始了,历经几朝终于爆发了,随着计划的推进,当时有些世家已经意识到了朝廷的阴谋,为了阻止他们的联合,先祖只好加快了速度,后来不得已只好假戏真做成就了先祖,但当时还是有些世家对祖上是有怀疑的,毕竟很多世家受到的毁坏是最惨烈的,只是当时世家已经被打散了,没了凝聚力,又不好开罪皇族,很多都进行了分宗,少数加入朝堂,大多进行了修整,只是祖上还是低估了那些世家的魄力,居然就选择耕种无为。
那场战争,前朝是惨败了,世家也没赢着,当时可是毁坏了多少珍贵的文案,虽然先祖们抢收集到了一些,可大多都是被当时的给一把火给烧了,皇家努力了那么多还是什么都没得到,想想都觉的心痛。那些世家还是知道皇朝忌讳的是什么,居然把大部分的东西都销毁,先祖们相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