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官路驰骋》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官路驰骋 () >> 第一百三十七章 读书不是这么读的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28187/

第一百三十七章 读书不是这么读的(2/3)

,对陈步云狠狠的瞪了几眼,用句通俗的话来说,要是眼光可以杀死人的话,陈伟已经做了好几次的杀人犯了。

倒是曾若琳并没有怎么表示,因为,她也是知道女儿爱读书这一回事的。

于是,陈步云便也就笑呵呵的不急不忙的说了起来:“首先,深门大院,足不出户,极少见到男人的女子极易发生’一见钟情’。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绝对不是胡说的,因为古代豪门小姐,从来都属于足不出户的,从女子出生到成年,出嫁之前,都是在准备嫁妆,学习女红,为做一个贤妻良母奠定基础,最消闲的事情,就是到花园之中荡荡秋千。但是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年轻的心是锁不住的,思春的心更是挡不住的,少女们触景生情,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一出《墙头马上》的“一见钟情”上演了。在墙头拉开了爱情的序幕,往往有一个美丽而怀春的女主人公站在了自家的墙头上。女子能站在墙头上,已经是很大的勇气了,过去有“房”的大户人家对女儿的家规甚严,规定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儿们只在自己的闺房里做做女红、读读书经,实在闷得慌时,就和丫头做做游戏。终身大事更是由不得自己做主,听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她们毕竟是青春少女,渴望能有自己的追求,在出不了门的情况下,墙头成为了解外界了解男人的最好地方。但这墙头我估计是这两种类型的,一为院墙,一为女儿墙。

院墙往往是高深的,因为它的功能是防盗防贼防火防水。要想立于这样的墙头,无疑一件是很困难的事,家丁都爬得上气不接下气,况乎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子。搬个竹梯气喘吁吁地趴在墙头上,既不美观也不安全,要是有个恐高症,那往下看一定心惊肉跳,哪还有胆量等待着骑马的帅哥走过呀。因此,“墙头”指的定是女儿墙了。那女儿墙就是屋顶上方的那道矮墙,相当于现在的平台上的护栏。而住在雕梁画栋里的女儿,想要露脸,只有独上层楼了。居高而望,一片风景。一旦有个心思,那秋波闪烁的明眸就不再安分了。元代大剧作家关汉卿曾有诗云:“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丝牵,秋水双波溜。”女子在高处,男子在低处,主动的一方往往是这居高临下的“掷果裙钗”了,打仗的胜者就经常在高处伏击。

足不出户的女子,除了自己的父亲和兄弟,对于外面的男人几乎见不到,如果能够看到,那也是偷窥来的,富贵人家的兄弟们有太多的花花公子,给了女子更多的不安全感,所以从这些女子的内心来说,她们极愿意嫁给穷书生,(当然范进那样的穷书生除外),但是,“门当户对”反映出古代男婚女嫁讲究的是门户相当,朱门与朱门联姻,柴扉与柴扉结亲,婚姻是以钱财、权势、功名、门第为前提条件的,例如《西厢记》中的崔老夫人在拒绝张生对崔莺莺的追求时提出的理由就是“崔相国府三代不招白衣女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映出古代的婚嫁男女双方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必须由父母做主,媒人牵线,否则就是“私定终身”,“离经叛道”,结果往往是被棒打鸳鸯散,伯劳东去燕西飞;更有荒唐的是被“指腹为婚”,现在我们听来觉得这种事的发生荒唐可笑至极,但这个成语却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被“指腹为婚”者的悲苦血泪人生,未出娘胎即被指定婚嫁对象,无论女方是傻是痴,无论男方是盗是匪,必须结为夫妻,不得违抗婚约。

没见过男人的女子,对男人有一见钟情的感觉就不足为奇了。”

这虽然是长篇大论,不过,因为陈步云的音色不错,再加上姿态也很好,说起来,倒也不觉得让人不悦,除了陈伟之外,人人都竖起了耳朵听,而曾若琳的眼中明显也多了一些什么。

白悦苒更是高兴,笑呵呵的对陈步云说道:“陈大哥,你快说,快说,既然有首先,那么也就有其他的原因的!”看这个架势,就差没有上前拉住陈步云的手央求了,陈步云见状,微微一笑,心道,没有想到如画美人还是一个喜好读书的姑娘,这真是不错啊。

于是,陈步云便就越发的有兴致了起来,开口讲道:“第二点原因嘛,那就是爱情固有的lang漫魔力,偶然性促成了“一见钟情”的机缘。从爱情诞生的那天起,对年轻的男女就充满了魔力,“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古代少女爱情之梦,更加的诡异莫测,宋词元曲中女子的进攻,往往如愿以偿,差不多是百发百中。当然这些能够进入宋词元曲的女子也决不是一般的女子,往往知书达理、机智过人且花容月貌。于是,按照这些词家曲家的安排,墙头马上所演出的那一出出爱情喜剧,即使中间有些波折,最后的结果都是欢天喜地、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样的场景让很多文人墨客羡慕不已,也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福建才子柳永在《少年游》中表现的是与一位歌女的交往,“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酒容红嫩,歌喉清丽,百媚坐中生。墙头马上初相见,不准拟、凭多情。昨夜杯阑,洞房深处,特地快逢迎。”少年男女交往的起始就是“墙头马上”。

为什么人们对墙头马上这般情有独钟呢?应该是它的场景很是lang漫。一个足不出户的女子与lang迹天涯的男子之间是不会产生故事的,但设定了

状态提示: 第一百三十七章 读书不是这么读的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