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明末行》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明末行 () >> 第四百三十四章 大殿议事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28623/

第四百三十四章 大殿议事(2/3)

尚书职权可不小,相当于后世的国防部长兼国家动员委员会主任兼国防科工委领导者兼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兼公安部部长。

这么职权于一身按理说应该很牛逼了吧?但洪承畴上台之后才意识到这个位子简直就不是人干的,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没银子!

大明号称有兵马两百多万,是当今世界上兵力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但实际上呢。这个数字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这两百多万的兵力绝大部分都是屯兵,能打仗的战兵估计有五六十万左右。

而且即便是在这些战兵里真正能打仗的也不会很多。虽然他们不一定会打仗,可伸要起钱来却毫不手软,洪承畴每天收到的光是催要饷银的公文就有十几份。

可兵部自己变不出银子来啊。还得靠户部调拨,原来杨嗣昌当兵部尚书那会吏部多少还给点面子,银子拨的虽然不多,但多少还有点,现在换了洪承畴上台,户部拨的银子就更少了,这段时间以来,洪承畴愁的连胡子都白了不少。

现在听到皇上发话了,洪承畴赶紧站了出来。躬身道:“皇上,微臣在,皇上有何吩咐?”

崇祯一听。心里这个气啊。你当朕刚才是在放屁么?朕问你什么你会不知道?

崇祯立刻就冷下了脸道:“朕方才问你,庞刚那逆贼如此大逆不道。兵部难道就没有拿出个章程出来?”

看到崇祯那比寒冬还冷的脸色,洪承畴把心一横,高声道:“臣以为那庞刚如此大逆不道,确实应该将他彻底剿灭,将其捉拿回京交由三司会审,已正国法!”

“嗯,这还像句人话!”听到这里,崇祯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下,道:“那爱卿打算如何对付那庞刚啊?”

洪承畴昂然道:“臣打算调遣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四路兵马共六万大军同时向河南进发,以期一举收复河南,活捉那逆贼庞刚!”

“好,这就很好嘛!”崇祯龙心大悦,“爱卿打算何时调兵啊?”

“只要户部给臣拨足银子,臣随时可以调兵!”

崇祯点点头:“那爱卿需要多少银子?”

洪承畴淡淡的说道:“前期只需五十万两兵马就可出发,后期就要看战况,以便随时增加!”

“什么?五十万两银子?”崇祯猛的站了起来,双目喷火的等着洪承畴,过了一会才恶狠狠道:“洪承畴,你那六万兵马是金子做的,竟然拿要五十万两银子才能开拔!”

洪承畴面不改色,沉着的说道:“皇上,这已经是臣精打细算后得出的数目,若是战况有便,估计还得增加。”

“五十万?整个辽东一年才用三百多万,剿灭一个庞刚用得着这么多银子么?”

崇祯一听起就不打一处来,大声喝道:“好你个洪承畴,剿灭区区一个庞刚就用得着这么多银子么?是不是你要从中贪墨?”

面对崇祯的指责,洪承畴不答话,只是默默的从伏在地上不做声,群臣看到皇帝发怒,也全都哑了,一个个犹如泥雕般默不作声,最后杨嗣昌站了出来拱手道:“的确实是实话,庞刚此人野心勃勃,臣听闻他现正在河南、湖北两处屯兵十万,洪大人说五十万两银子确实不多。”

“屯兵十万?”

大殿内众人顿时大惊,庞刚麾下的青州军战斗力大殿内的众人大都是见过的,那是连鞑子都躲着走的主,人家在只有数千兵马的时候都敢和鞑子血拼,现在竟然拥兵十万,哪还有咱们的好吗?

“庞刚什么时候拥有这么庞大的兵力了?”

崇祯脸色也变得铁青,虽然崇祯为人好大喜功,疑心慎重,但他不是笨蛋,他也知道庞刚拥有这么多兵力后意味着什么?

崇祯沉着脸道:“杨爱卿此话当真?”

杨嗣昌道:“臣绝不敢欺瞒皇上,那庞刚自从担任青州指挥使后,就在青州招兵买马,不断扩充兵马,今年初时他就拥兵五万,紧接着他又招兵五万,截止今年七月末,此人已拥兵十万,此事乃微臣布置在青州的内线上报而来,绝无虚假。臣请皇上定夺!”说完。杨嗣昌站到洪承畴身边,俩人一道跪在了地上。

大殿一片安静..........

这个消息震得众人外焦里嫩,崇祯心里也盘算起来。依照庞刚此人兵马的战力,若真有十万大军的话,洪承畴所说的五十万两银子还真不多。不但不多还说少了,依照崇祯的经验来看,这场真是要真打起来的话没有个三四百万银子那是顶不住的。

而且这场仗打起来容易,可要停下来就不那么简单了,要是打赢了还好说,要是打输了那就麻烦了。无论是山东还是河南,都跟河北连着呢,要是那庞刚打得兴起,一口气杀到京城来那麻烦就大了。搞不好大明三百年江山就要易手啊。

崇祯越想越是心惊,他抬头看了眼还跪在地上的洪承畴和杨嗣昌,有气无力的挥挥手。轻声道:“你们都起来吧。别跪着了。”

“谢皇上!”俩人站了起来,束手站立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崇祯的吩咐。

崇祯越想就越感到头疼。大明的中枢虽然在北方,但他的供给全靠南方供应,庞刚占据了山东河南湖北三省后,就等于截断了朝廷一条最重要的补给线,“漕运”。

漕运是华夏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用后世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明代漕

状态提示: 第四百三十四章 大殿议事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