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丙寅年冬月十四(十一)(2/3)
纪最壮观的黑火‘药’炮战。七星‘门’上也有六‘门’红衣大炮,八‘门’佛郎机炮,城楼上炮手赌上一生的人品来开炮,希望可以在隔着三四百米的距离打中敌人。
而装备“国崩”的日军,他们就轻松多了,因为他们瞄准打的是城墙,目标比较大。没有前几次的蚁附攻城,所有的倭寇都防卫在“国崩”旁边,擦拭兵刃,等待城墙被炮弹轰开好从缺口攻进去。
炮口的焰火和白烟,伴着震耳‘欲’聋的巨响此起彼伏,没有一刻停歇,双方的火炮威力还算是属于正常范围的,并没有一炮糜烂数十里的玄幻情节出现,隔着三四百米打了几十炮,死伤者竟然才三十几人。
虽然死的人少,但倭寇的目标是轰开城墙,就这点来说,他们快要成功了,倭寇炮火集中的那段城墙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城砖大块的崩落。站在那一段城墙上的守军也纷纷朝两边逃离,眼看就要塌下来。
轰隆!!!
“板载!!!板载!!!”
每打出一炮,倭寇的军队就高声的欢呼一声。每一个倭寇的眼里都充满了狂热和贪婪,平壤城里的金银财宝,如‘花’的美‘女’马上就要成为他们囊中之物了,叫他们如何不兴奋。
从被俘的朝鲜人情报来看,在平壤城里的明军不过三千多人,就算他们再能打,二十个打他们一个也够了吧。当然了,朝鲜军队的数量是不在他们考虑之内的,‘棒’子算人吗?
只有倭寇的统帅宫本武藏在眼看胜利就要到来的时刻,心中满是忧虑。他的眼睛死死的盯着七星‘门’的城‘门’。
“太安静了。在这个时候,明国的名将黄石,你会怎么做?”
宫本武藏握住刀把那只手的手心里全是汗水,他的视线移到城楼上的守城士兵,他们依然有条不紊的运作。
“守城的军队没有‘乱’。”
宫本武藏敏锐的觉察到这一个奇特的景象,更增加了他的不安。
七星‘门’内,距离城‘门’只有十几米的一条大街上,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单膝跪着上千人,这些人低着头,手握一条十字架,他们都是大明东江军的士兵。
而在这些东江军士兵的身旁,都有一条三眼铳和一个黑布的大包裹。在大明军队士兵里,还有十几个身材特别高大,一脸虔诚穿着中世纪锁子甲和板甲用十字剑柱地的欧洲武士,场面极其违和。只有他们身边没有黑布大包裹。
三眼铳是中国古代一种短火器,使用铁或粗钢浇注而成。外形为三根竹节状单铳联装,每个铳管外侧都有个小孔。
使用时在铳管内添加火‘药’,最后装填钢球或者铸铁块、碎铁砂等,在小孔处添加火帽,使用时将火帽朝石头等发‘射’台敲击,引爆装填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在三眼铳的尾部留有柄座,安装有长度不等的木杆用以握持,保障‘射’手安全。
这玩意都十斤左右,除了远程攻击以外,打完还能当冷兵器使用,极其方便。没想到如此高科技人‘性’化设计的武器,在平壤城里的明军竟然是人手一支,要是城外的宫本武藏等倭寇看到,肯定会嫉妒得吐血身亡。
至于那个包裹里装的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除了大街上单膝跪着的明军士兵外,还有几万人的朝鲜军民在围观,连朝鲜国王和文武百官也来了。
当然了,作为这支明军的主帅黄石,也是亲自来鼓舞士气,准备接下来和倭寇的大战。
黄石是一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将领,身材高大,穿着戎装甚是威武。
在黄石的示意下,一个身穿华丽丝绸法衣的红头发西洋人,高举着一本《圣经》和一个银子打造镶着黄金和宝石的十字架,开始了东江军战前动员。
在黄石军队里的士兵,大多加入一个叫做“大明忠君爱国拜上帝教”的组织,是由这个叫做邓肯的耶稣会传教士组建的。
那个叫做邓肯的耶稣会传教士在黄石的军队里‘混’的很不错,几次对建奴的战斗里表现突出,连朱由校和魏忠贤在奏折里都经常看到他的名字,下旨赏赐钱财和一个“福音法王”的称号。
这个耶稣会的传教士在辽东这个战火纷飞的地方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不仅把几千名的东江军士兵和军官变成名义上的天主教徒(戴十字架会念阿‘门’而已,其实没几个人看《圣经》),还成为大明历史上第一个由官方肯定和嘉奖的随军牧师,让远在万里之外的教廷听闻后都欣喜若狂,加大了对黄石东江军的军事技术支援力度,甚至派了医疗骑士团里的三十几个自带装备的骑士漂洋过海去助战(途中死了一半人),就是在东江军里那几个欧洲大汉。
在隆隆的炮声中,意气风发的邓肯在千名东江军信徒面前,高声的用流利的汉语做战前动员。
“你们必然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灾难深重、面临毁灭的时代。人类之敌使得世界所有地区散发着黑暗腐朽的气息。”
“我们面前,满目都是未受惩戒的邪恶行为。人类的法律和宗教的规条已无力阻止道德沦落,邪恶得逞,胡虏和贼寇的魔鬼占据了真理的宝座,上帝已将咒诅降到他的圣殿。”
“听我布道的人们啊,你们快快使上天息怒吧!但不要只靠几句空‘洞’的苦诉来求得他的慈悲。”
“披上丧服于事无补,穿上你们那刺不透的盔甲吧。”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