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谜案追凶》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谜案追凶 () >> 第二十四回 白骨疑案二十四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33316/

第二十四回 白骨疑案二十四(2/2)

事务和民生问题。太尉负责训练和日常管理军队。御史作为言官不但起到监督官员的作用,更是有劝谏皇帝错误言行的使命。自此大臣们纷纷以规劝和引导皇帝的言行,为自己最重要的职责。一旦能够规劝或者阻止皇帝错误的言行,这是臣子们最大的荣耀。所以有了许多不怕死的故事。关于规劝皇帝的方式,有所谓“哭谏”、“死谏”、“兵谏”等等。所谓的“哭谏”就是指大臣们不要脸面地哭着闹着劝说皇帝,企图用家中妇女经常用的“一哭二骂三上吊”的方式,逼着皇帝收回成命。用这种方式的大多数都是朝中老臣,皇帝的老师或者长辈,他们利用自己资格老,皇帝不好意思处罚他们的前提条件,敢于阻止甚至于改变皇帝所下的决定。“死谏”就是用自己的死来吓唬皇帝,逼皇帝修改或者取消所下的某一个决定。这种做法有点偏激,影响也不是太好,但是有一定的效果,至少让皇帝见见血,起到吓唬皇帝的作用。皇帝都是养尊处优的,虽然经常决定一个人的生死,但是很少有机会真的见血,真的有人在他面前死去的话,效果还真很有效。一般来说敢于“死谏”的大臣,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不怕死,第二为人正直,第三家中没有后顾之忧,第四没有欠别人钱。据说在西晋的时候一个大臣“死谏”不成被救下了,后来有人说他是还不了别人的债才找死的,导致他不但没有名垂青史,而且连官都没脸当了。“兵谏”就是指有实力或者掌握军队的武将,利用手中的权力,控制或者威逼皇帝下达命令,修改或者直接否定某一个决定。使用“兵谏”的大臣,也必须具备两个前提,第一手里有一定的权力可以震慑君主,第二就是没有改朝换代的不良用心。不然的话其中的意义就有了大变化,实行者将是窃国大盗了。在中国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兵谏”有汉朝的霍光事件,霍光是先帝指定的顾命大臣,新帝登基之后觉得霍光管得太多,逼得霍光交出兵权后,赶霍光离开朝廷。这个昏君还企图占有先帝的皇后也就是皇太后。霍光得知之后,召集手下旧部,包围皇宫比新帝下台。这个皇帝知道那个了二十七天的皇帝,算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个皇帝了。在民国的时候,爱国将领张学良也实行过“兵谏”。为了威逼不想和日本人开战的蒋介石宣布对日全面作战,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在一九三六年西安实行了“兵谏”,把前来视察的蒋介石抓了起来。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安事变”。

对于嘉靖皇帝朱厚熜来说,海瑞实行的规劝属于“死谏”。也就说海瑞知道自己的奏折,会导致自己下大狱,甚至于会死,但是还要上奏折。就是拿自己的性命来劝谏嘉靖皇帝朱厚熜的觉醒。秦泰将要做的,就是比海瑞的“死谏”更要直接的“兵谏”。虽然秦泰手里没有军队,也没有大臣们的全力支持,但是秦泰是拿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祖宗吓唬嘉靖皇帝朱厚熜,这比千军万马逼迫嘉靖皇帝朱厚熜更有威慑力。嘉靖皇帝朱厚熜要是不受威胁的话,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皇位就摇摇欲坠了。而且这个举动一出的话,任何人也帮不了嘉靖皇帝朱厚熜力挽狂澜。徐阶不行,高拱不行,张居正不行,吕芳不行,陈洪不行,黄锦不行,孟冲不行,马成不行,嘉靖皇帝朱厚熜他自己也不行。必须一切都听秦泰的,至少在那一刻是必须的。无论是想法上,还是做法上,甚至于效果上,秦泰的方法比海瑞更直接,更有效,也更简单安全。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状态提示: 第二十四回 白骨疑案二十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