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虎饱鸱咽(之六)(1/1)
当时社会经济的背景是:1992年春天之后,中国人热血沸腾了。到处都是新开工的项目,到处都是新成立的公司。与此同时,由于各地都放宽了建设项目和银行货款的审批条件,银行的资金开始哗哗地往外流,之后迅速造成经济投资过热的现象。据后来查实,进入1993年,全国每天都有500家新公司开业,每周有140家老工厂改头换面成了股份企业。各地都在争建经济开发区,赶超深圳。如此迅猛的经济扩张,其直接诱因就是投资过度,而投资过度是因为金融秩序失去了有效控制,以至到1993年春夏之交,金融混乱达到了顶点。
在这扑面而来的经济大潮汐中,南疆市的经济情况也不例外。而在此时,毕自强也早已今非昔比。他依靠着在国有贸易公司当副总的妻子赵一萍鼎力相助,从北港市的房地产上狠捞一把之后,回到南疆市马上注销了“东山”贸易总公司,接着又迅速成立了新的实业集团公司。他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腰包迅速鼓涨起来,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这一回,毕自强倒是让算命先生出身的韦富贵郑重其事地为他推荐了几个新公司的名字,最后,他还是选中了以“中天”来命名新的实业集团公司。这公司名的含义按韦富贵的解释,就是:如日中天。
这年六月,南缰市出现了逐渐在当地商界称雄一时的“中天”实业集团公司。毕自强自任董事长,陈佳林担任总经理,田志雄、韦富贵各为副总经理。实业集团公司董事会的股东暂为四人。而在“中天”实业集团公司的麾旗下,还有涉足于贸易、房地产、餐饮旅馆、娱乐等行业的其它大小公司一共九个。“中天”实业集团公司在“银华”商业大厦写字楼顶层的二十二楼里,租用了该楼层东边一共二十多间大小不一的办公室,并豪华地装修了接待室、会议室和数间总经理办公室,作为该公司的所在地。公司除了毕自强的董事长办公室之外,陈佳林、田志雄、韦富贵也各自有一间总经理办公室。至此,毕自强犹如把一艘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经济航空母舰打造完毕,业已整装待发,正欲出港破海而全速航行。
毕自强与两个师弟陈佳林和田志雄强强联手,再加上死心塌地依附着他们现有社会势力的韦富贵从旁相助,众人之力拧成一股绳,可谓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在一九九二年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深通谋略之道的毕自强对此早就揣摸已久,而这也终于让老谋深算的他瞅出了大可乘虚而入的破绽和漏洞,竟然想出了如何将一个国有企业的所有权逐渐“消化”和大部分“吃掉”的冒险绝招。经过周密策划布置之后,便是一番大展拳脚,果然唾手可得。“中天”实业集团公司成立后第一次生意上的大手笔,就是凭借着玩弄高超的“空手道”技巧,白白地赚来了一栋楼高十二层的三星级宾馆的产业,并从中拥有了百分之七十股权和对经营管理的绝对控制权。
原来,陈佳林在一九八七年前后,就开始承包了市轻工业局招待所,经他投资装修之后,改名为“迎宾旅馆”,同时还在此开了一家“好再来”餐馆,而后一直都在苦心经营着。九十年代以后,由于这座城市不断地扩建而向东移动,当时这里所处的位置属于市区较为偏僻的地方,如今却渐渐变成了市内中心区。到了一九九二年,毕自强拍脑袋替陈佳林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和韦富贵一起出面与市轻工业局反复蹉商谈判,把这块地皮上原有的三栋三层楼全部拆掉,然后由陈佳林个人单方投资二千万元,重新建成一栋十二层楼高的大厦,把原有的招待所升级为三星宾馆。通过一系列不正当和不合法的公关之后,终在一九九三年初达成了股份制合作经营的初步协议,之后又经过原有几个股东转让股份的几次变更,最终在名义上成了陈佳林个人控股百分之七十,对方单位拥有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权。可是,陈佳林又哪里有两千万的巨额资金来投资起大楼呢?于是,又通过毕自强的“中天”实业集团公司的暗箱操作,经过赵一萍所在的国有公司为中介关系,把尚在图纸上的三星级宾馆大厦抵押给了银行方面,几经周折,“回扣”开路,最后终于从银行方面下属的一个实业公司那里得到了一千八百万元的贷款,竟然很快地把这栋大厦盖了起来。如此胆大冒险的商业运作,让毕自强等人十分成功地上演了一出无中生有的魔术戏法,让闻听者瞠目结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