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汉儿不为奴》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汉儿不为奴 () >>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锦衣卫上门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33756/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锦衣卫上门(1/3)

对于王屏藩、高得捷等吴军将领,骨头用了极度褒扬的言辞描写他们,这使得很多书友愤怒,认为不当洗白他们,以致订阅猛降。

骨头想说的是,吴三桂的作为,几乎可以盖棺定论,他肯定不是民族英雄。但我们要公正客观的看待他部下那些将领和死在反清战场上的士兵们。说他们是汉奸,是败类,是走狗,永不翻案,断然是不妥的。当然,站在大清统一,民族团结这个高层次看,这些人倒也是败类,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一直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他们死的时候,是留的汉家衣冠。

伪清咒骂他们,难道我们也要如此?

如重庆之役叛变降清的谭洪,十多年后举族抗清而亡,子孙尽皆战死。这似乎不单单是所谓的利益被剥夺从而才如此壮烈的吧。要知道,三藩起事后,也有很多吴军将领再次降清,成为满清的走狗。骨头尊重的是,那些战斗到最后一刻,誓死也要恢复汉家衣冠的汉家儿郎。

我相信,这些人,生命的最后除了悔悟外,更多的是有赎罪之心。

本书写到的近三百万字,作为的后面,主角的出现次数必然会因为剧情和身居高位而减少。读者们如果真的不满意经常不见主角的写法,骨头会进行调整。接下来,视角将集中在秀才身上,将最后的灭族之战写到极致。

你们骂我水了很久,最后,总要给你们一个满意。

最后委屈话一句,我也不想这样写,真按前面的写法,这本书写不到这里。原因嘛,不多说了,反正有一段时间,我是被吓到了。

以上免费,正文会增加内容。

.........

郭之奇无从探知周士相是否要篡位,也无法肯定顾炎武的这张《留都议国公揭》是在替周士相造势,他只知道他是大明的臣子,是大明朝的首辅。周士相要篡明自立可以,但绝不能是在他当首辅时期发生,他更不能充任周士相篡位的帮凶,故而郭之奇决意打压顾炎武搅起的“虚君”风潮,绝不能让事态继续恶化下去。否则,一旦风潮形成,周士相再进京的话,只怕便是改朝换代的一幕。

只是,顾炎武提出的“拨乱反正”,郭之奇也不能尽数否定,毕竟,内中一些措施还是很符合朝廷利益和当下局事发展需要的,很多还以定武帝的名义颁旨府县实施,如建村设乡,开办学校,科举增科等。要是全盘否定这些,无疑就是公开指责周士相乱政,这对于完全由周士相一手拥立组建的定武朝廷而言,是极不明智之举。

另外,郭之奇身为内阁首辅,眼下是定武帝和周士相构通的唯一桥梁,也是稳定朝堂的定海神针,他若公开出面打压顾炎武,势必会引起周士相不满,甚至会让事态向着不可挽回的一面发展。故郭之奇通过翰林学士冒襄递话给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黄宗羲,让黄宗羲发动科道言官弹劾顾炎武,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同样组织士子讨论顾炎武的那道公揭,从“理论”上驳斥顾的荒唐言。

郭之奇知道周士相手下能打仗的大将极多,可士人却少,有声名有影响的大儒除了从北方回来的顾炎武外,一个也没有。所以只要压制住顾炎武,将他公揭所言批倒批臭,那周士相便短了一臂,不可能得到士绅拥护。除非他敢带兵逼宫,直接撕下虚伪的脸面弑君,否则,只能将野心按下。

冒襄是辞官归乡的太傅钱谦益门生,十多年来一直替钱奔走联络。钱谦益到南都就任太傅后,冒襄被定武帝看中,任翰林院学士。去年五月的时候,定武帝更是让冒襄做了长公主的老师,若无意外,历练个几年,冒襄很有可能入阁。

黄宗羲则是收到钱谦益书信后从浙江来投的,也正是钱谦益的大力举荐,定武帝才下旨任其为左都御史。钱谦益在南都时,黄宗羲与其来往紧密。三大案发生时,黄宗羲更和钱谦益一起上疏定武帝,反对三案,所以在钱谦益一气归乡后,黄宗羲便成了江浙士绅在京首领。虽然没有入阁,不过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又是大儒,黄宗羲的威望要比内阁的丁之丁和袁廓宇强得多,便是洪育鳌也难望其项。如今南都之中,也就首辅郭之奇和兵部尚书张煌言能和其相提,余者,皆不如。

冒襄得了郭之奇吩咐后,还未下值就去了都察院。

此时的都察院中,一众御史俨然已将顾炎武当成了祸害。不止他们视顾炎武为祸害,整座南京城中除了那些投身齐王府的士子外,其余人等也是无一例外将顾炎武的公揭视作无君无父的大逆不道言论。这些官绅八成都是江浙出身,而周士相在江浙推行的清欠及发起的三案,以及正在进行的镇反运动,无一不触及这些官绅的利益。他们虽然无权无势,空有官名,但人数却是众多,影响力也不容小觑。

冒襄过来时,黄宗羲的公房中,其学生万斯同正和几个年轻的科道官述说着他们对于顾炎武公揭的不满。

许是过于激动,万斯同在老师面前头一次说话的音量很大,他愤然道:“恩师,顾炎武公揭暗藏祸心,此人虽为大儒,但今却是我儒生最大之祸害!学生以为,这件事我们绝不能再逃避,因为逃避反遭逼迫,迎击应刃才能解决!”

万斯同的话得到了那些年轻科道官的赞同和附和,一个叫张玉书的御史道:“总宪,我等皆是科举取士而来,自古以来,这八股科举便是我读书人入仕唯一途径,尔今齐王却于科举改制,增了许多

状态提示: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锦衣卫上门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