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三)(1/2)
多看了几眼那门楼,小时候听附近的老人说,以前这里有一座门楼的,几十年前拆掉了。t几十年前拆掉的门楼,现在又再次出现,作为这个片区的重要地标,也不知道这算是复原历史呢,还是吃饱着撑的。
通天观就是不远处,属于新小区之外,也算是历史文化的存在。在通天观的旁边,就是王文虎从小长大的孤儿院,似乎这附近唯一没变的就只有这家孤儿院,生锈的铁门,墙壁脱落的围墙。围墙上多了许多新涂鸦,也有很多旧的涂鸦,仔细找了找,其中一些还是自己的杰作,当年没少为这被干爹打屁股。
走到了大铁门处,一个高大憨厚,穿着旧运动衣的人正在扫地。王文虎亲切地喊了一声:“大头!”
大头过了几秒钟才抬头看了看王文虎,手中的扫把扔在了地上,王文虎这时已经打开了铁门,大头无比兴奋地喊道:“老虎回来了,老虎回来了。老爹,老虎回来了。”
老虎是王文虎的小名,大头是与他一起长大的孤儿院同伴,是干爹当年第一批抚养长大的孩子。当年的小伙伴,很多都离开了孤儿院,各奔东西了。唯一没走的就只有大头,因为走不了。大头是被遗弃的,院长捡到他的时候,大头才三岁,听老爹回忆,那个时候大头流着鼻涕,不会哭也不会闹,就会傻傻地笑。
大头是个弱智,被父母养大到三岁遗弃在了孤儿院。干爹收留了大头,从小养到大,亲手教导大头所有生活的基础需要,大头现在已经可以生活自理了。但因为无法离开孤儿院,也就留在了孤儿院帮着院长打扫卫生什么的。
大头喊的声音很大,连那些在午睡的小家伙们都叫醒了,一个个小萝卜头趴在窗边,不满又好奇地往外看。穿着一身旧军装的孤儿院院长也出来了,看到王文虎回来了,亲切又温柔地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大头,把铁门关好,然后回来喝口茶。”
赵建国,也就是这家孤儿院的院长,才四十多岁的人看起来快六十岁了,头上的白发都是被王文虎这些不听话的小家伙给气的。
赵建国也是孤儿,是通天观老道姑抚养长大的孤儿。望海市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古城,算上周边城镇的寺庙和道观,数量加起来有上百个。市区内王文虎知道的教堂就有三座,清真寺也有两座,还有一座几百年历史的古清真寺。
数量众多的寺庙道观,无论是和尚还是道士都有一个习惯,这是流传了上千年的风俗。寺庙道观会收养流浪与别人遗弃在门口的孤儿,将这些孤儿视为自己的孩子,抚养他们长大。等孤儿长大了,再让孤儿选择是吃素还是吃荤,吃荤的会给一笔安置费,孤儿将离开自立。选择吃素,就将继承和尚道士的衣钵,成为寺庙道观的未来的新主人。
赵建国就是这样的孤儿,这样的风俗流传了上千年,当年长大成人的他选择了吃荤,离开了道观参了军。几年之后,已经是军中一名低级军官的赵建国在国家的命令下开赴边疆,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赵建国冲锋在枪林弹雨中,跟随大军对忘恩负义的侵略者发起了反击。
那场战争,赵建国失去了很多的战友,小时候给王文虎他们讲战场上的故事时,他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赵建国杀过敌,立过功,得过军功章;但也为此,他受了重伤,留下的一身病痛,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一个做男人的基本能力!
战争结束,赵建国拿着国家发的抚恤离开了军队,回到了通天观。看着归来的赵建国,老道姑哭了,为自己的养大的孩子所遭遇的而哭泣,也为自己的遭遇而哭泣。原本留在道观吃素,要继承道观的一男一女,女的得了重病死了,男的因为一场意外也死了,老道姑还以为自己后继无人,这个通天观将被荒废。
从死人堆里怕出来的,失去了众多的赵建国决定留下,他开始吃素,并穿上了道袍,成了通天冠新的继承人。后来,老道姑去世了,通天观也就剩下赵建国一个人,无法娶妻生子的赵建国收养的孤儿也越来越多,虽然平常都有好心的邻居帮衬着,可通天观还是太小了。
思来想去,赵建国决定将原本属于通天观的一块菜地改建成新的孤儿院,他是退伍伤残老兵,政府这边绝对支持。邻里乡亲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还有赵建国原本的那些战友,也寄来了不少钱,孤儿院就这么成立了。在平日里,赵建国就是别人眼中的孤儿院院长,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爹。等到了通天观忙碌的日子,他就是通天观的观主,主持祭祀大典,为周围的信众祈福。
“老虎,让我看看,出去几年,胖多了,也黑多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你快一年没回来了,打算怎么办?还会望海市吗?”在老爹赵建国的眼中,无论王文虎在外面经历了什么,碰到了什么,是倒霉了,还是发财了,只要回来就好。回来了,还是他的孩子,他的儿子。
感受到老爹真诚的关心,王文虎再也忍不住,哭了!这才是家,这才是亲人,真正的家,真正的亲人。当年决定离开望海市,去观海市,并不是说王文虎不喜欢这里,不喜欢孤儿院。只是这么大了,不愿意再给老爹添麻烦,他想一个人出去闯闯,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来,然后赚很多的钱,回报老爹,回报这个他从小长大的孤儿院。
只是,外面的世界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完全可以说是残酷的。王文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