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节:英雄落泪(1/2)
眼前的人竟是常何!镇守玄武门的金吾卫中郎将!
马周心中激荡,坐立不安。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和李元吉发现中了李世民的埋伏,想逃出玄武门,结果城门紧闭!太子的亲信得到消息赶来,却冲不进门里,遭受常何等人的阻击,双方在门外一场激战!眼见常何不敌,败势频频出现。
这时,长孙无忌割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到城门楼上,向城下一帮太子亲信展示:太子已遭伏诛。他们一看大势已去,慌忙逃出长安城,遁到山林里面不敢出来。
如果劝说玄武门守将常何,关键时刻助李建成一臂之力,兴许就能改写历史!可马周又考虑到,李世民登基以后,虚心纳谏,励精图治,把大唐国威发挥到淋漓尽致,从而开启一代皇图霸业!
李建成呢?虽然也有本事,与他这个弟弟比,可就要虚弱一些。李世民在前方为大唐的建国裕火相拼,九死一生。而他守在后方做后勤补给,管理整个朝政。相对而言,李世民是创业型的皇帝,李建成是守业型的皇帝。所以,在建国之初,李建成不如李世民。
登上皇位以后,李世民也深知马上可以打天下,却不可以守天下。放下军事武功,转而潜心文治,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甚至李治统治时期的名相姚崇宋景,也出自贞观一朝。
一个人托起两朝的宰相,可谓深得朝政管理之精髓!
而且,李世民对外战争,嬴多输少,使大唐的疆域达到一千零五百万平方公里,使大唐的威名传遍天下!更换任何一个人统治大唐,也没李世民更出色!何必要换呢?
因向自已的兄弟下毒手,李世民背上千古骂名,遭后人诟病!他本人内心深处梗梗于怀,一生难以释然。常何若在关键时刻放李建成一马,使他逃掉而不是被杀死,李世民便不用背千古骂名,也不会一辈子难以释怀。
李世民对大唐对国家问心无愧,对家庭对亲情做得并不合格。这是一个天大的遗憾!甚至,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和太上皇李渊的关系非常冷淡。父子二人经常相对无言!
有年夏天,李世民离开长安,想到仁寿宫避暑,想让太上皇李渊一起去,李渊坚决不去。因为民间风闻相传,隋文帝杨坚在仁寿宫被杨广害死。李世民心狠手辣,已经杀掉兄长和兄弟,会不会也如杨广在仁寿宫行凶弑父?
因这原因,老皇帝李渊死也不同李世民一起避暑,宁愿呆在皇城过着又湿又热的夏天。父子间嫌隙这般深重,形同陌路,可以想像,在以孝道治天下的大唐在以圣贤闻名的皇帝李世民眼中,这是多么痛心疾首的遗憾!
马周觉得,自已大展身手的机会来了!简明扼要的向常何表明心迹,使他在关键时刻放李建成一马,以弥补李世民的手足之情。
常何从坐榻上差点跳起来,脸都变绿了!坚决不同意马周的意见。秦王李世民所以这样做,也是被迫无奈!他不杀别人,别人就要杀他!为活下去,他必需这样做。太子李建成逃掉,大唐有两个太子,这帮大臣听谁的?李建成收拾残部,打回长安,生灵涂炭,这份苦难深重还不是要老百姓流血流泪?一山不容二虎啊懂不懂?
虽说常何是名粗鲁的武将,在大是大非上把握非常准确!听了常何的话,马周也非常佩服他的见解,不懂历史不懂军事的人,在一边倒是经常瞎比比。大唐子民经历隋末战乱,又常受吐丶蕃和突丶厥的侵袭,国家刚刚安定,岂能再起刀兵战火?这就是一份非常深远的战略眼光!绝不是一时的意气用事!
这时,常何又叹息道:“实不相瞒,三天前,玄武门之变就发生了。因在政变过程中,我关闭城门,帮助秦王取得胜利,才被提升中郎将。”
“玄武门之变过去了?”马周震惊非同小可!等来等去,等去等来,还是错过力挽狂潮的机会!三天前,自已被骑青牛老者带到凤凰山。看来袁天罡来到长安,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那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太子的家人是不是也被诛戮?”马周问。
常何起身,深思一阵子,缓缓说道:“奇怪就奇怪在这里。太子和齐王被杀不久,宫内起一阵怪风,飞沙走石,遮天蔽日。怪风过后,尸首踪迹不见!与此同时,太子和齐王的家人被绑去砍头,也被一阵怪风吹得没了人影。我常何向来不信鬼神,这次亲眼所见,不得不相信世间似乎有我们人力控制不了的奇事。我担心,我关城门会遭受神明惩罚。所以,我才想请一名读书人,一名通晓更多奇事的人,帮我指点迷途,如何才能避免遭受报复?”
太子李建成被怪风刮走?家人也被刮走?这常何害怕才请自已来府上?看来这件事一定是真的!
这事与骑青牛的老者恐怕有极大的关系。道家老祖李耳不就是骑青牛出关?那天遇到的老者,也骑着青牛!李渊既是李耳的后代,李建成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家人,难道就不是?老子保护李渊,也一定保护李建成等一家人!
也就是说,李建成李元吉还活着!可能远离尘世,在某座山中清修!
那么这世界上,知道这个消息的,除了袁天罡,恐怕只有自已一人了!将来,遇到李世民时,委婉透露些消息,便可减轻其内心愧疚之情!
直到这时,马周才放下了悬着的一颗心,回答常何刚才的问题。所有王朝的礼仪,追根寻渊,全来自《周礼》,就连大圣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