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上京前奏(1/2)
咸通十四年九月的一天,李烨在焦急的等待齐叔的消息,欧阳县令派人来找李烨与齐海,让两人马上到县衙一趟。由于齐叔独自去了兖州,现在只有李烨一个人去见欧阳县令。
路上,听来送口信的衙役讲,欧阳县令这次叫李烨与齐海去县衙,是因为朝廷派人来给李烨与齐海宣旨,其他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为什么突然朝廷会给李烨与齐海下旨,还要从咸通十四年八月初的一天说起。东海县救灾控制疫情的事情被欧阳县令汇报给海州知府,海州知府添油加醋一番,把自己的功劳也加了进去,然后,把奏章送往京师。大唐天下现在到处都是旱灾、蝗灾、难民、瘟疫,这封奏章无意变得分外惹人注目,让朝廷感到一丝安慰,看来地方上还是有办法处理灾情的。
朝廷官员经过讨论,决定给海州及各县的官员嘉奖。但到了李烨与齐海这里就出现了问题,李烨与齐海虽然被任命为临河口村啬夫,但毕竟不是什么入流的官员,给他们什么样的嘉奖让朝中大臣费了一番心思。有的建议给李烨与齐海升官,以彰显朝廷的恩惠,但被以同平章事崔沆为首的官员否定了,认为给一些钱缗就可以了。
一番较量下来,双方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最后,这个问题就推给了刚登基十二岁的小皇帝李儇,小皇帝李儇那有什么主意,便询问阿父田令孜。因为田令孜与崔沆有过节,只要是崔沆同意的,田令孜就反对。现在崔沆反对给李烨与齐海升官,田令孜就跟李儇说:“现在天下太平,皇帝您刚刚登基,就出现七岁的李烨给朝廷献策,把灾民疫情控制住了,这不是祥瑞还能说明什么”。
最后,田令孜还告诉李儇,李烨还写了一首三字经,许多翰林院的学士看后,都大为赞叹,认为只有太平盛世才可以出现这样的好文章。
李儇一听,也认为阿父田令孜说的有道理,立即决定给李烨与齐海升官。而且为了显示朝廷的恩德,特命李烨与齐海上京谢恩。
现在朝廷的宣慰使已经到了东海县衙,欧阳县令立即派人找来李烨与齐海领旨谢恩。
————————————
李烨独自一个人在衙役的带领下,第二次走进县衙大堂。县衙大堂中早已经布置好了香案、贡品,欧阳县令与郑县丞、苏县尉围着一个面部无须的年轻太监谈笑风生。大堂里的人见李烨进来,停住话题,年轻太监看了看李烨说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李公子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啊”,说完环视四周,像是在说我说的对吗?
“黄公公,所言极是”,东海县官员争先恐后的奉承道。
“好了,李烨听旨吧!”,黄公公公鸭嗓子叫到,李烨赶紧跪下,这次李烨可不敢装傻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闻海州东海县啬夫齐海、李烨识大体、顾大局,为朝廷分忧,品性敦厚,特加封齐海为仁勇校尉,李烨为儒林郎,领旨谢恩吧!”。
李烨听明白了,自己与齐叔升官了,好像还不小,李烨赶紧领旨谢恩,李烨不知道朝廷封赏自己的官叫散官,就是混吃等死的这种官。这边东海县的欧阳县令与郑县丞、苏县尉赶紧围上来给李烨道喜:“恭喜李儒林、贺喜李儒林,今后同朝为官,还要相互照应才是”,一群人把李烨围在中间,我一句、他一句,把李烨捧的天上有、地上无的。
黄公公在一旁说道:“李儒林,齐校尉现在何处,本使还要带李儒林、齐校尉回京谢恩”。
李烨连忙解析,齐叔几天前因为有事情到兖州办事情了,现在不在东海县境内都市堕天使。李烨小心的询问,要不要现在就派人去找齐海回来?
“不必了,本使明天就要回京,要路过兖州,派人通知齐校尉在兖州等本使即可”,黄公公可没有心事在东海这个小县城待上太久,可能是因为这里比较穷,没有什么油水。
李烨见黄公公明天就要带自己回京,急忙与黄公公告假,回家安排事情,相约明天一早在县衙见。黄公公没有挽留李烨的意思,跟着东海县官员到酒楼用膳去了。
李烨一个人赶回家,告诉母亲朝廷因为救灾的事情给自己升官了,还派人带自己上京师谢恩。母亲听后惊的目瞪口呆,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今天竟然会落到自己家。好一会,母亲才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急忙派大哥李建找张村长来,准备好好的庆祝一下,给祖上上几柱高香。
母亲这边忙着庆祝,李烨着赶回临河口村,安排自己上京以后的事情。李烨叫来王老汉王仁伯、谢师傅谢贵民、沈木匠沈启朋、张铁匠张福旭还有在小学校教书的五个师弟们,山中的公孙道长来不及找来了。大家听说李烨升官了,都急忙道喜祝贺。李烨告诉大家,自己明天就要离开到京城谢恩,临河口村的事情自己不太放心,请大家来帮忙出出主意怎么办。
李烨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出了很多意见,不少是自己没有考虑好的。最后,李烨综合了各方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方案:在李烨与齐叔不在临河口村的这段时间里,以王仁伯为首加上谢贵民、沈启朋、张福旭、公孙道长一共五人组成临河口村委会,遇到什么事情大家一起商量,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这件不起眼的小事情被后世历史学家记录下来,被一致认为是最早的民主政治的开端。
五个师弟们准备继续安排在小学校教书,严力与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