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败多胜少却强大(1/4)
唐朝一直都是四面为敌的,也怪不得唐朝,太过强大边邻就会忌讳,然后就想方设法削弱你,偏偏那个时代唐朝的四邻都是当时世界强国,就变成一团乱麻了。当时唐朝东北契丹,西北回纥,西南吐蕃,东南南诏,打来打去,安史之乱前唐朝国力强消耗的起,安史之乱后半个中国都打成了废墟就耗不起了。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不足并且四面为敌恢复不过来,所以外交政策在中后期转型为拉拢为主了,经常是联合一方打另一方,长久的战争导致唐,吐蕃,回纥,南诏不堪重负,最终全都耗尽国力亡国了。
盛唐时候边兵49万,实际上当时唐朝不止49万的,这就要从府兵制讲起,最开始时候唐朝是府兵制,就是多少户中有1户是职业军人就是世世代代当兵的。但是府兵制随着唐朝国力人口和疆域的扩大根本无法承受,
第一,军户的子女也是世代当兵的,可是生出来个残疾怎么办,那就意味着这兵没啥作用。
第二,军户长期驻扎在各地方,战时才会集结,等集结完毕仗都打完了,
第三,折冲府边境地区训练还好,可富庶的核心地区训练一塌糊涂,等到战时一集结,训练好的和训练差的混在一起根本就没法打仗。
前期唐朝多是以一个国家为敌,打败一家再去打另一家,中期四邻被唐朝打怕了就一起来攻,而且唐朝强大的国力支持着唐朝有能力进行多场同时的局部战争,所以府兵根本得不到休整也没啥战斗力。在中期唐朝是废除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就是志愿兵。这种兵战斗力非常强,因为一辈子当兵,当兵的目的就是发财升官,战斗意志高的可怕,很类似于罗马帝国的常驻军团。志愿兵就是后来的边兵,从当上边兵开始就受到优待,然后分为战区,就是各节度使,边兵通常是集中在一个地区所建的兵营中,训练是不间断的,而且因为处于边境打仗频繁,没有敢怠练的。装备精良,国力强了自然要配好装备,一个边兵训练不易,就得要他们生存率高战斗力高耐久力高,所以边兵多数配备横刀,至于槊都是常备兵器,大多都是人手2把以上的,还有边兵是有马匹的,但是多数边兵并不具备操纵马匹的骑术,马匹的主要作用是运输物资和机动,很多时候会把良马给骑兵部队,步兵部队会改用骡马一类的,简单点说就是骑马的步兵。当时唐朝的军队很多时候都是兵力处于劣势,往往要么溃败要么打出很精彩的战斗就是在于此,实际上边兵在唐朝中期几乎不会出现被围歼的局面,因为他们都有马,敌军一旦溃败就可以上马追击,己方溃败就上马逃命。后期边兵不行被裁撤了,因为马场都没了,马供应不足,拿钱武装起来的边兵太过精贵。
唐朝改府兵为募兵后实际上并未裁撤府兵,而是转府兵为征兵制,就是义务兵,要知道边兵精贵,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可是军队不仅仅要打仗,更重要的是要维持治安,而府兵打仗不行,收拾老百姓总行了吧。所以唐军有的时候几百人就能打对方几万,几千人就敢跟对方几万人叫板,有的时候出动10万人却能死上一大半,实际上就是出少了很有可能是甲种王牌边兵外加带上辎重各种坦克装甲火炮若干,出多了就肯定是王牌甲种某某装甲师外加某某军某某军组成某某方面军,其实能打仗的就是那么些人,其余的摇旗呐喊追杀还可以,真要打恶仗跑的比兔子还快。
唐朝的府兵数目是相当庞大的,这些府兵在服役期满后退下来依然是府兵,实际上府兵分为服役和预备役2种,名义上还是一辈子军户,实际上已经不是那么回事了,保守估计唐朝中期府兵募兵时期大概有高达150万的府兵,因为最开始唐朝建国时十二卫是15万人,那时候全国人口是600万,到了中期已经6000万+人了,10倍军户,150万,不过中期府兵可不免税了。
唐朝边兵是历朝历代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队,秦朝也有但是秦朝承受不起完蛋了,而唐朝却养得起而且养的有声有色。其实这个是唐朝的经济模式决定的,宋朝有经济却没有马场。
要知道一个边兵的配备过于高昂,一幅明光铠要6人力,1匹马要3人力的持续供给(就是每年都要3人力维护费),一把陌刀3人力,一把槊2人力,以及粮草,各种装备,弓弩,一个边兵粗算下来,要起码50人力的成本,以及15人力的每年维护。49万边兵,大概需要高达2500万人力的成本和750万人力的每年消耗,以当时唐朝6000万人口计算,就是一次投入40的国民生产总值,以及每年1/8gdp的投入。不光是当时其他国家养不起,就是拿到现在也没几个国家承受得了。
边兵49万,还有3倍的府兵,府兵是自备武器装备的,实际上一个府兵成本顶多3人力,和边兵高昂的造价相比,府兵就是一帮拿着长矛的农民,仅此而已,所以打败仗时,边兵好多时候会抛弃府兵逃命,因为一旦被乱军裹住边兵也跑不掉,如果带兵将领大败死伤惨重,把边兵带回来了,那么大不了重头再来拿边兵再训练一批府兵罢了,如果边兵丢了,带兵将领只能提头见皇上了。还有跑路的时候,大多数边兵会丢盔弃甲,实际上丢盔弃甲是精锐部队训练中的一部分,精锐部队的教官才不会傻傻的教你保留物资那,实际上一个边兵成本中,最贵的是那个边兵,其次是那匹马,然后是明光铠,至于其他的连1/3成本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