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西王之宝(1/2)
金盒放置在居中和田青白玉的“亭台”之中。居中的东西,肯定是比较尊贵,一侧没有装起来的九龙权杖都这么稀罕了,那这金盒里的东西肯定不一般。
别看只有十厘米见方,但既然是足色纯金,那分量肯定不轻快。
唐易双手把牢,拿起直接放到了洞内的一块比较平整的石头上。
“我说,不会有什么机关吧?”唐易盯着金盒问道。
“金性偏软,要是有机关,也得是铁盒。”文佳笑了笑,“而且就张储天师的手段,绝对不屑于去费力在盒子上设置机关。”
唐易点点头,也不再多想,直接开盒。出乎唐易的意料,虽然顶盖看起来结合得十分紧密,但是拔起却十分容易。
金盒里,是一块暗龙纹黄绸包裹的东西。
“应该是玉玺!”唐易看了看形状,断然道。这暗龙纹的黄绸,可不是一般的东西,除了皇帝,谁也不敢乱用,而且多用来包裹皇帝的信物。结合鼓起的形状,应该就是玉玺。
解开黄绸,果然就是一方玉玺!
玺这个字,表面上是印的意思。但是自秦朝之后,有了特定的指代,那就是皇帝的印!不是随便一方印就能叫玺的。
张献忠算是当过皇帝。虽然有点儿勉强,但是人家建国称帝有地盘又有年号,这一点不能否认。就在清军入关那一年,张献忠在蜀都建立大西政权,年号大顺。
这玉玺,是用和田黄玉制成的。
和田黄玉的珍稀程度,比和田白玉要高,而且不是一点儿半点儿。不过,这个说法很多人知其一不知其二。
这个说法,专指籽料。
质地好的和田白玉籽料虽然很珍贵,却并不难见到;但是,原生的和田黄玉籽料,那就非常少见了,尤其是色如蒸栗的极品颜色,市面上很难见到。偶有出现,也是天价。
不过,这方玉玺的所用的和田黄玉,是山料,也就是玩家嘴里常说的黄口料。
黄口料和真正的原生黄玉籽料相比,除了质地,最大的问题就是颜色很少有“正”的,多在黄色之中微微带点儿草绿的颜色,也有极少数不显绿意的,但是却又会有点儿发白,有点儿黄白的颜色。
黄口料的产地也都在和田附近,主要是若羌和且末。
这方黄玉的玉玺颜色还算不错,黄色比较浓重,不过不可避免的还是有绿意透出来。质地却是没的说,异常细腻油润。
“有意思!”孙晓伟看着玉玺,“这钮算是个什么东西?”
玉玺上方,一般都会有钮,简单来说就是个鼻儿或者把儿,其实用意义很明显,但是就玉玺来说,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用意义。
玉玺以龙作钮为多,虎钮也曾有过。不过,之前说过,李渊的祖父叫李虎,避讳之下,唐代不再用虎妞。而在唐代以后,玉玺开始规范,基本都统一成龙钮了,只是制式略有不同,什么蟠龙、云龙等等。
但是这方玉玺,却用了虎身龙头的造型,昂首蹲身,气势非凡。
这种奇怪的造型,猛一看像个麒麟,但麒麟的尾巴和蹄子,与老虎的尾巴和脚爪自然不一样,所以能很轻易地认出是虎身。
唐易笑道,“张献忠有个外号,叫做黄虎,看来他自己很满意。这玉玺用了黄玉,玺钮用了虎身,不就是这个意思么?可毕竟还得有点儿皇帝的派头,又雕了龙头,亏他能想的出来!”
“这种拼接组合自古就有,麒麟不就是各种动物拼凑起来的么?”高太明道,“看看印文!”
这方玉玺,说实话,属于形制偏小的,也就是八厘米左右见方,或许当时兵荒马乱,找不到大块美玉良材吧。
相对于玉玺而言,这块不是很大,可比之普通印章,就大多了,四个阳文小篆很清楚。上面的印泥本就不多,而且已经彻底干了。虽然是反过来的字儿,但是这几个字都比较常见,唐易还是很轻松地认了出来:
西王之宝!
“他不是都称帝了么?为什么不用代表国家皇权的大西之宝?”文佳有些不解。
“呃。”孙晓伟挠了挠头,仿佛不知道该怎么说。
唐易笑了笑,“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大,我们得尽快离开这里,我简单说吧。皇帝的玉玺一般来说,不止一个,作用也不同。这个‘西王之宝’说简单点儿,就是代表大西皇帝张献忠的私印。至于你说的‘大西之宝’,你这么想想就明白了,难道你听说过明朝有‘大明之宝’,清朝有‘大清之宝’的玉玺吗?”
“至于你说的代表国家皇权,其实自古以来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传国玉玺。”唐易加快语速,“这个东西只有一个,开始于秦始皇,历代君王手手相传,也是历代被争夺的对象!”
“噢!”文佳道,“这个我知道,不就是和氏璧打造而成的么?号称方圆四寸,五龙为钮,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据说是李斯写的。”
“对,这个传国玉玺,得之表示‘受命于天’称帝,没了,就表示气数已尽。没这个传国玉玺当了皇帝,就被认为不是‘真命天子’。”唐易笑了笑,“不过,早在唐宋时期就没了踪影,后面那些皇帝还不是该当就当?”
“看来,张献忠很满意西王这个称号,当了皇上,还甘心用‘王’这样的称号。”文佳思忖道。
唐易一边将玉玺重新用暗龙纹黄绸包好,装进金盒子,一边快速说道,“这个‘西王’,对于张献忠来说,的确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