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哪有美满的姻缘(1/2)
不论外界如何喧嚣,大山深处的冯家冲,依然恬静安乐,当然,新的变化也是有的。
原来因陋就简修的那条路,现在已经不敷使用,为了满足需求,以及连接上将来通到镇里的高速公路,到镇里的新路又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
这一次新修的,自然也是高等级的,达到了双向四车道,路线也经过了重新规划,和原有的老路重复不多,虽然开山、架桥之类的高投入的路段增加很多,但这条路修通之后,会把原来到镇里的时间,由接近半小时,缩短到不足十分钟。
同时,这条新路,也将惠及周边的至少6个村,几十个村民小组。
这一次修路,还有一个最大的改变,施工的工地上,再也见不到铁镐、土筐、扁担,以及心怀憧憬,干劲十足,汗如雨下的乡亲们。
这些集体工程,冯家冲终于不用发动乡亲们出义务工,全部由专业的建筑公司承建。
这一切的源头,除了沿线各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的增多之外,冯一平家的工厂规模,又一次大规模扩张,也是主因之一。
今年上半年,冯一平完成了对村里最大的投资,斥资近三亿,引进了两条pet生产线,外加一个新的占地超过4000平米的标准厂房,用来生产板栗饮料。
在进入夏天的销售旺季之后,老路上川流不息的载重车辆,越来越多,拉进来包装材料和一些原材料,拉出去成品的板栗饮料。
川流不息的载重车辆背后,是冯家冲的工业产值,没有任何阻滞的从不到一个亿,到今年二季度,就已经超过一亿五千万,如果今年的秋交会表现不错,如果在腊月的那一个月的旺季表现也不错,今年村里工业产值突破三个亿,绝对不是问题。
由此,如果只算原住人口,人口不足800的冯家冲,人均gdp,不要说国内领先,就按一比八的汇率算,折合成美元都接近人均5万。
不说把国内的这个村那个庄远远的抛在身后,都能一举进入全球领先的行列——当然,这样的算法不太严谨。
工厂的规模自然越来越大,员工宿舍也从最开始的一栋,修到了现在的六栋。
村子里带着外地口音的年轻工人也越来越多,这些家不在本地的姑娘小伙,有力的促进了村里商业的发展,村部附近的那一块,现在已经全是商店。
当然,村里的这些商店,也一向是规划走在前面,就说那两家餐厅,一家现代,一家古典,直接搬到国内一线城市,也一点都不落后。
…………
虽然越来越繁华,但是在这个炎夏的中午,冯家冲依然很安静,路上偶尔有一辆车驶过,路边已成规模的白杨树上,软塌塌的树叶,有几片勉为其难的动了动,在它树荫下的田沟里,躺在那的哪家的大黑猪,连眼皮都不动一下。
日子和以前可以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有些老规矩依然没变,比如,家里的猪一般还是比人吃得早,这头二师兄现在正在午睡。
从去年开始,冯一平家里没有再养猪,实在是没有必要养。
哪怕是以冯振昌的挑剔,堂侄东正的养猪场里,那每年只有二十多头,平常当老爷一样伺候,进食都有专门的菜单的精品猪,那肉质确实比自己费力养大的猪还要好。
但是,家里多了另一个成员,一条白色的京巴,老两口就喜欢这个。
“作个揖”冯振昌拿着不锈钢的狗盆,笑着对摇着尾巴的京巴说。
那家伙真的非常听话的站起来,举起两只前爪作了一个揖。
“呵呵,真乖,”冯振昌在小狗的头上摸了一把,“好好吃,”还给它盆里加了两块肉。
这个肉,真的是一般人都吃不上。
梅秋萍带着一身热气,端着一盘凉拌西红柿和一碟红烧小黄鱼走进来,“你就宠她吧,”
把最后的两个菜放下,她连忙站在风扇前吹吹,冯振昌还是跟以前一样,总有些执拗的讲究,比如,他就是觉得家里煤气灶烧出来的饭菜,没有柴火烧出来的饭菜好吃,所以家里现在还是用柴火烧饭。
冬天还好,在夏天,这确实有些让梅秋萍火大。
桌上的菜也简单,一碟子辣椒炒肉,一碟西兰花,一碟本地叫化菜的时令蔬菜,一碟油焖虾,一碟海蜇头,一碗排骨炖黄瓜,再加最后的这两样,花样不算少,但是量都不大。
他们老两口的饮食,现在也由专家进行了些调整,其实主要就是在减少油和盐的摄入的同时,让营养更合理些。
和以前一样,冯振昌的身体,依然是难得的好,什么毛病都没有。
只不过梅秋萍,因为早年的结核病,淋巴系统一直不太好,最近的一次检查,确乎是患上了高血压,不过好消息是,去年检查出的胆结石,在坚持不断的用药下,已经不成问题。
“辛苦咯,来,吃饭,”冯振昌盛了一碗饭,还舀了一碗汤。
“用得着你献这个殷勤,”梅秋萍嘴里说着,还是很享受的坐了下来。
冯振昌按惯例,要喝一小杯酒,自从专家不建议他喝自家酿的那种谷酒以后,他现在喜欢上酱香型的茅台,一餐一小杯,也就一两左右。
“下午没什么事?”梅秋萍问他。
“降暑的水果下午送来,”冯振昌说。
随着村里几个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他倒是越发闲生先来,大事都有经理和各级主管负责,他现在,除了应邀接待一些客户,主要的工作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