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五十九章 阴阳八卦(1/2)
八卦的发现过程在中国的远古时期有记载,是伏羲氏在白龟甲壳上发现了卦爻。在龟盖或其它甲壳动物身上有各种花纹图案。每种生物与星体都是有关联的,天宇的效应都蕴藏在定向的图线中,在浩瀚空间中所形成的宇宙图像均是非物质的能量射线所形成的,它将信息反应在一定的物质上和生物上。现在地球某处发现的异文异字不一定是本星体的古人所为,是空间形线所为,所以白龟上的八卦就是宇宙空间形线图所为而被伏羲发现,并进行研究,形成中国的易学。中国的某些易学研究者通过对八卦的研究后,知道易是蜴,蜴是富有变化的生物,所以将蜴引向易,即八卦的变化,以此来影射世界万事万物皆是变化的。宇宙空间和时间在不停地动变,八卦就是宇宙动变的缩影。
宇宙虽然是无规则地动变,但所形成的万事万物是有规律动变。这种解释让人费解,但确实是这样。从整个宇宙动变走向看是无规则而顺其自然的,但空间和时间的动变是有规律的。比方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形成四季,即春夏秋冬,冬尽春生,春尽夏出,夏尽秋现。这样给生物带来生息规律,春种秋收不断地循环。同时地球自转也形成了昼夜规律。动变规律往往有规则、有程序、有储存、有显示地隐藏在形线之中,八卦就是特殊的形线之一。一阴一阳爻所组成的少阴、少阳、老阴、老阳,这些形线隐没着万事万物的动变规律,其线段隐藏着信息动变。地球上的计算机就是利用八卦来储存各种信息的。所以有人说八卦是宇宙光盘,是十分确切的。八卦是宇宙的。不是一人或几人所有,也不是那个星体的。中国古代的文王姬昌演用了八卦,发现了爻变,但爻变的规律是不易被掌握的,所以有的人站卜就不准。隐藏事物不能在静中求。要动中求静,观其动向才能掌握规律。所以在日常的事物中要观察人的动静,这是静象也是动象。八卦的运算过程一定要多注意动,看它的爻变,观察爻变的动静。中国的易学家从古至今像流水一样地承传,都是以物象来说明人事的动变,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具备有索取空间非物象信息的本能。达到天人合一,这样才能正确地运用八卦。
阴阳学说含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有相反的矛盾的两方面,分别可以归纳为阴和阳。比如: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叶之正面为阳,叶之背面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而月亮又称作太阴。阴和阳是互相转化、生生不息的,表现这个规律的形象图形就是太极图。太极图中,当阳最盛的时候。阴已悄悄出现;当最阴的时候,阳已悄悄出现。盛极而衰,否极泰来,这个哲理还是很深刻的。
五行学说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声:角、徵(zhi)、宫、商、羽;五味:酸、苦、甜、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五情:喜、乐、欲、怒、哀;五常:仁、礼、信、义、智等等,每种事情的五项内容都分别显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顺序。五行有相生、相克的顺序。相生的顺序: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就是所谓的万物相生相克。阴阳和五行学说相结合。成为古人解释各种自然和人生现象的一种理论。
八卦之学说为古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浑沌时期。‘两仪’就是天和地,如‘八卦’图中的阴阳鱼,白色的为阳,黑色的为阴,古人将阴阳鱼比作太阳、月亮、地球,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地球为阴,阴阳相互环抱,表示阴阳交合,古人以四象来象征四方,象征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生八卦,实际上是阴阳相重,阴阳相合而成。八卦分为“天体运行八卦图”和“人体运行八卦图”。
人体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和复杂功能的系统,至今依然无法确定人体的内涵和界面。‘人体八卦’其意就是反映人体的八卦体象和八卦在人体诊断中的应用,这里最为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的人天观问题。人体不但普遍存在着太极阴阳全息,而且普遍存在着‘八卦’全息。人体是一个把‘八卦’,各部又都充满着小‘八卦’全息,,无论眼、脐、耳、手、足、腹、舌、脉等都存在着‘八卦’全息,并且都可以‘八卦’定方位。通过‘八卦’体现了人体的相关性和整体性。人体又是一个大太极,而各部位又都存在着小太极,大脑及五脏都存在着太极两仪,人体是一个大阴阳合物体,而其它各部又都是小阴阳合抱体。“人体运行八卦图”反映了人与天地宇宙所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人离不开宇宙所赋予的自然环境,而宇宙间的运动变化又折射在人体身上,宇宙与人体在各自运动过程中具有相互感应的效应,通过八卦反映了天人一理,医易相通的原理。全图共二十层内容,将天体运行的规律与人体七经八脉,经络穴位及饮食健康的运行变化联系起来,形成天人合一的体系。此图显示了十二经络的兴奋时间及自然物象,对指导养身,疾病治疗,康复锻炼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