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三十六章 净土情怀2(2/2)
即生出生死、得菩提,你却不做,可见这已经严重地颠倒了主次。对于没有任何利益,并且会招致无量劫沉沦生死的事,乐此不疲,但是,对于能够实现永久大乐的事。反而置之不理,这就是颠倒。懂了这些,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做“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才会理解,原来我忽视、小看了这件事,是多么颠倒!
下面讲中品往生的条件和往生时的情况: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佛告诉阿难:中辈往生的情况是这样的,十方世界里的诸天人民,至心想要往生彼极乐国土,虽然不能离欲出家作沙门行。全身心地投入到善法当中,修集广大的功德,但也应当具足七个因缘:一、发无上菩提心;二、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三、多少修善,奉持斋戒。四、起立塔像;五、饭食沙门;六、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七、以此回向,愿生安养。
前两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与上辈往生相同。
“多少修善”,指在各种善法功德里,按照自己的能力,随分随力地修一些善法。也就是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尽量修一些善法。每天都要行持。
宋朝的葛繁能得幽冥的敬重,就是因为他每天会做一件乃至十件利人的事,四十年不间断。他说:我看到什么东西摆得不正,我就把它放正,这是利人的事;如果有人口渴,我给他一杯水喝,也是利人的事。总之,随时都可以做利人的事。葛繁是修持净业的人,他总是把所做的利人之事回向往生,他寿命很长,最后坐化了。有一位僧人神游极乐世界,见到葛繁已经在那里了。
像这样,上供下施、帮助他人、矜孤恤寡、敬老怜贫,为人传授经法、礼拜念诵等等,都要随自己的能力,尽心尽力地去做,这很重要。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无意义的事上,更不可以去造恶业。
“奉持斋戒”,“戒”,指防禁身心恶行。“斋”指过午不食。中午之前为正时,中午过后是非时,正午之前适合饮食,过午之后不适合饮食。能够守住过午不食,就叫做“持斋”。“斋戒”,就是指清净身心,禁止身心上的一切过失。这里“奉持斋戒”,广义地说,就是守持八关斋戒,以及大小乘的戒律。
净业资粮要依靠修积功德来成办,而功德的首要基础就是持戒。戒律就像地基,不能持净戒,就无法建立起功德,也就是一切上上的成就都不可能出现,所以持戒非常重要。而且,心清净才能生净土,持戒清净能使心得到清净,这也是因果相应的道理。
“塔”是安置佛舍利的地方。《法华经》说:“佛灭度之后,供养舍利,可以起各种形式的塔,以金、银、玻璃、砗磲、玛瑙、玫瑰琉璃珠等清净广大的装饰物,用来庄严宝塔。或者起石庙,或者用栴檀木、沉水木、砖瓦、泥土等做成佛的塔庙。或者在旷野当中,堆积泥土成佛庙。乃至儿童游戏时,把沙子聚成佛塔。像这样的一切人等,都已经成就了佛道。”
“像”指佛像。《增一阿含经》里讲:“当年佛升到忉利天为母说法,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见不到佛。优填王由于非常思念佛,就用牛头栴檀,雕成一尊五尺高的佛像。”这就是人间有佛像的开端。《法华经》 说:“如果一个人因为念佛的缘故,建立佛的形象,这样雕刻佛庄严像的人,都已经成就了佛道。”
所以,大家不要执理废事,认为泥塑木雕不是真正的佛,不能这么想。如果能在事相上这样做,缘起力是不可思议的。就像前面引用的《法华经》所说,能这样做的人都已经成就了佛道。《造像功德经》也说:“如果一个人临终时说要造像,下至于只有面麦那么大,也能灭除三世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