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四十七章 微笑 感恩和游戏(2/3)
子一组,竞赛题目是‘如何从二楼上扔下一个生鸡蛋,而让它落地不碎。‘ 哪个小组用最短时间,最少材料,鸡蛋不碎的就是赢家。材料: 餐巾纸,木条,纸杯。绵球,小手绢,海棉片,橡皮筋。等等,明码标价,用多少记多少帐。而且明确标出各个材料的重量和体积,少用为佳。
一声哨响,计时开始,孩子们要在最短时间内讨论自己的计划,察看材料价格,重量和体积,优化计划,小组达成共识。实现自己的计划,然后举旗告知完成,等待 测试。
这样的教育,才真正体现了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和智慧教育。把知识和技能及智慧融入一项活动中。孩子通过交流、合作,动手,动脑,完美地完成一项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发展了孩子的各项技能,增长了孩子的各种知识,培养了孩子的人文素养。更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合作、沟通、交流,还让孩子乐在学习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和发挥,不为学而学,只为想学而学。
而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的独生子女们,小皇帝和小公主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且看一位有觉知的中国妈妈的自述:
星期天的晚上,饭菜已经上桌。我呼唤女儿:“吃饭啦。”“等一下”,她答。
我就先吃了。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问:“我的饭呢?”伴随着的。是一副忿忿不满的神情。我心里一惊——她的表情,她的诘问,明明是在告诉我: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7岁的她有一双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我理所当然得替她盛饭呢?我立刻找到了原因。虽然我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但是我仍然和许多母亲一样,不知不觉替孩子做得多了点。以前我一直替她盛饭,以至于她认为盛饭这件事是妈妈应该为她做的,所以她不但不感激我一直以来替她盛饭,反而因为今天没给她盛饭而不满起来。是啊,既然是妈妈应该做的,她怎么会感激呢?我意识到这是在助长女儿的“受之无愧感”,“受之无愧”是指,某人觉得别人欠了他东西,或者认为别人必须给他特殊待遇。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别人(尤其是亲近的人)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别人给了,他觉得那是人家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别人没有给,他就认为别人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受之无愧感强烈的人就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
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发帖人小a10岁时父母相继过世,年长他20岁的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供他上了大学,后来他考上了公务员。姐姐在工厂上班,姐夫在学校门口摆一个小摊。现在姐姐退休了,退休金每月1 元,姐姐的儿子——小a的外甥考上了外地某个大学的建筑专业,学费比本地大学其他专业贵。姐姐家收入锐减,开支突增,财务突然紧张起来。
姐姐想让小a每个月给她1000元作为养老费(实际应该是补贴外甥上大学的生活费),小a不干,并劝说姐姐不让外甥读学费昂贵的建筑专业。姐姐一气之下,扬言小a不给抚养费就要将他告上法庭。小a问,如果姐姐将他告上法庭,他需不需要承担抚养费?会不会对他的前途造成影响?他特别强调,姐姐只是将他养活大,对他没有对外甥好,至于如何不好,他举例说2003年上大学时,姐姐每月仅仅给他300元的生活费。言辞间很多对姐姐的不满,毫无感激之情。
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送去上大学,小a本应心怀感激、知恩图报,他却认为姐姐姐夫做得还不够。从朴素的人情道义来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面对抚养自己十几年,还送自己上大学的姐姐,在她遇到困难时,有什么理由不帮帮她呢?
很多人都替这位姐姐感到悲伤,带着弟弟出嫁本已不易,多年辛苦竟养出一只白眼狼。
我可不想将女儿养成白眼狼。我养育她是母亲的职责,不图她的回报,但是如果她长大后认为我替她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我哪天做少了,或者不做,她就怨恨我……如果发生这些,那是我的悲剧。于是,我告诉她,妈妈刚才反思了一下,可能我以前一直替你盛饭,使你觉得为你盛饭是妈妈应该做的。我觉得到这样很不好。从今天开始,盛饭就是你自己的事,应该由你自己盛。
从那以后,我更加警惕是否替她做了太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她做她分内的事情,并将一些家务分配给她,让她承担起家庭一员的责任;在我们劳动的时候,还会邀她帮忙,让她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教导她表达感恩,如果她没有感激之心,那么下次我不会再帮助她做类似的那件事;物质方面并不会“有求必应”,让她懂得并不是她想要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
我看到许多父母不知不觉中在培养着白眼狼:他们替孩子做得太多,上学或放学路上,大多都由父母背着,孩子心安理得空着手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干家务,只要搞好学习;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许多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这些都是在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今天他认为你应、买手机,明天他就会认为你应该为他找工作、买车子、买房子,如果某天你给不了他想要的,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我想到三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