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孟言珊(2/4)
张氏虽然心里不舍女儿,但想着养在老太太这,以后女儿说亲时,也是一个加码,就不言语了。
这时候,一个小丫鬟在帘子外探头探脑,龚妈妈走过去,听了小丫鬟的回报。
脸色有些不好看的进来,看到一屋子的小姐,也不好把话明说。
走到老太太跟前小声道:“老太太,二老爷房里的丽姑娘小产了”。
孟老太太本来没听清楚是谁小产了,只当是个通房小产,语气不满的道:“不过是个奴婢,就是怀了我们孟家的种,生出来也不过是个下贱胚子,没了就没了,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说着还看了眼陈氏,陈氏知道老太太暗暗讽刺自家老爷,眼皮跳了跳,终于还是忍住了。
龚妈妈拉了拉姚氏的胳膊,示意她,这么多小姐在场呢,说这话不合适。
孟老太太有点尴尬的咳嗽两声。
龚妈妈看老太太还是没想起来是谁,就小声的提醒道:“老太太是丽姑娘”。
“谁?”
“就是承办水利修建的大客商杜老爷的女儿杜丽娘”。
孟老太太这才想起来是谁,原来这位丽姑娘娘家非常富贵,却因为是商人之女,并不会被那些真正有权势的人家看中。
孟文尚任水利参政,江南六府水灾,在扬州苏河那一段正是孟文尚主管的地段,原来这孟文尚在任上,只顾着捞银子,堤坝只修了一小段,把辖下几家富贵的良田给护住了。
其他的普通百姓的田全都暴露在洪灾之下,淹了个干净。
太子亲办江南的水灾,孟公茂知道了这件事情,气的半条命差点没了,他辛辛苦苦的在京城替孟家谋千秋万世,偏有这不长进的后辈在扯后腿。
一边暗暗庆幸,睿亲王不在京城,被今上罚去了相国寺。否则,他真的担心能不能瞒住,现在这一段淹了田的百姓民怨沸腾。
若真的是洪水太猛,这段的百姓还没有这么生气,偏偏他们这一段已经是苏河的末梢,洪水到这里势头全都消了。
那家富户的田是一点事都没有。
百姓联名告到了扬州府衙,让官府给个说法。
事情被孟文冒压了下来。
这边孟文冒还没来得及训斥这个一向不把他放在眼里的二弟,那边京城里的大伯已经来信,让他们进京。
兄弟两人日夜兼程的进京,进了孟公茂的书房,就是一通臭骂。
连孟文冒也因为监管弟弟不力的原因挨了骂。
孟公茂拿出藤条,直接把孟文尚给抽了一顿,一向养尊处优的孟文尚在这个权势很大庇佑着整个家族的大伯面前,也不敢顶一句嘴。
两人挨了训,挨了打,孟公茂也替孟文尚想好了善后的方法。
扬州府有一个姓杜的商人,想巴结他们孟家很久了,孟公茂想想,这次只好便宜一个小商人了。
于是孟文尚回到扬州后,先是和姚氏哭诉了一番,大伯是如何如何的严厉,又说了洪水凶猛,那被淹了的田,他有什么办法。
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些刁民想让官府赔他们银子闹出来的事。
偏偏大哥还主动告到了大伯父那里。为了这事,姚氏也接到了孟公茂的信,语气里都是训斥她不会教导儿子的话。
姚氏对这个大伯,印象一直停留在当年她刚嫁进来,发现自己的丈夫有个很宠爱的通房,并且有庶长子,那个时候,让这位大伯做主的时候。
大伯也不看自己的丈夫那脸色,直接动手把那贱婢给溺死了,就那样站在河边,看着那个女人脸色渐渐发紫发胀。
她当时吓得腿都软了。大伯只问她:“这个结果,你满不满意?”
后来连续一个月,那水中女人披头散发,求救无门的样子一直都深深印在她的脑中。
也是那个时候起,她对这个时常绷着脸的大伯的话,不敢置喙。
接到大伯的信,姚氏也不顾一把年纪的脸面,语气诚恳的回信,保证自己以后一定会看好教好儿子。
把杜丽娘接进府,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没有人比姚氏更清楚的了。
杜丽娘的爹现在已经无偿的开始替那段堤坝的百姓修建,整饬良田,并赞助了赈灾的粮食上千石。
这才把百姓们的民怨压下去。
只等这位丽姑娘产下男婴,就抬为贵妾。
却在这个时候,这个杜丽娘流产了,想到太子赈灾江南,已经刚过了松江府,再过段日子就到扬州府了。
万一杜家心生怨恨,停止工程,二儿子做的事,就有可能会被人捅到太子那去,到时候,整个孟家的名声,大伯父在朝中的威严,都会严重受损。恐怕大伯会生吃了她和她的儿子吧。
听说太子巡视江南,派出十三路御史,每一路御史都是要监听百姓的声音。
孟老太太姚氏想到这里,眼睛里几乎要喷火。
这个眼皮子浅的只能装下一个自己的后院的张氏。
孟老太太拿起一盏满是热茶的茶盏就要砸向张氏。坐在离孟老太太最近的孟言晴心中惊骇,却是来不及多想,就起身替自己的母亲挡下了这盏茶。
孟言晴整个前襟都湿了,花厅里顿时乱了。
孟老太太也傻眼了,看到张氏怨恨的瞪着自己,火气迅速回笼。
“张氏你做的好事,等尚儿下衙,我再与你理论”。
“你们还傻杵着干嘛,赶紧替五小姐换衣服,沐浴,涂药膏”。
一众丫鬟在老太太的愤怒声中,手忙脚乱的把孟言晴抬了下去。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