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时也运也(2/3)
”于是赵无恤对伯芈笑道:“你放心,我的时运可没阳虎那么差劲,你方才不也说了么,我虽然不通医术,但除了扁鹊外,我也算个懂医理的人,知道如何规避疫病,保护好自己和你阿弟。何况疫病的传染已经停止。连扁鹊都闲下来开始书写《伤寒杂病论》了,所以且安心,好好在家中等我归来。”
……
今日赵鞅要在邑寺议事,赵无恤出来时。他的佐吏阚止就在外面的戎车下垂手等待他。
正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自从秦邑大疫以来,赵无恤对这个阚邑宰之子越刮目相看了。
和扁鹊通过此次伤寒流行辨识弟子中谁不值得托付衣钵一样,赵无恤也有意无意地借此机会考察了下自己的属吏家臣们。
其中要数阚止的表现最好。俘虏营和兵营自然不归他管,但秦邑事务,赵无恤却很大程度上交给了他。他也很珍惜机会,不但以严吏的形象驱使秦邑的基层属吏负责拉运、掩埋尸体,而且日夜带人巡行邑中,防止民众生乱,还亲自到散药棚分汤药,安抚人心。
前两者倒也罢了,最后一条实非常人能做出来的,因为一旦深入基层。就多了几份染上伤寒的可能性。
所以,不管深入疫区、药救民的举动是为了民众着想也好,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名声,不惜身也要让赵无恤欣赏也罢。无恤都已经决定了,阚止是值得托付重任之人,此战过后,可以放心地将他提拔到监察之职。
所以这次阳虎之“死”,赵无恤请示过赵鞅后,故意婉拒了子贡要亲自北来送药的请求。连平日不离身边的公西赤,也被他谴到南方的雷泽、历山去祭祀雷神尧舜。祈祷让疫病早日过去……
至于冉求,在雪原之战后,他依然带着鸳鸯阵亭卒,被派去继续监视盗跖。
盗跖和手下群盗可没少剥齐人衣物回去。这些天送来的消息,大野泽群盗有因为出现伤寒而尽数病死的,但东山岛上的大股群盗却没有什么伤寒爆的消息。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冉求也汇报清楚了,缘故有二:在万余民众投靠了张孟谈主持的郓城后,大野泽越显得地广人稀。缺少疫病传播的必要条件——集中的人口。湖边沼泽林立,湖内岛屿星罗棋布,放到往常,这是造成贫寒穷苦的原因,而眼下却反而成了断绝疫病传播的天然屏障,此其一。
盗跖非良善之辈,大野泽尽管缺少医药,可为了自保,当手下人里出现伤寒患者时,他们一般将其都丢到沼泽里沉掉。此举和阳虎前些天的建议相似,虽说无情,却也有效地避免了疫情传播,所以盗跖的实力大半保全。
盗跖的事且先不提,总之,赵无恤手下隐隐形成规模的孔门一系家臣基本不在,方便他将孔门仇敌阳虎安置妥当,这一切就由与子贡并不十分友善的阚止来主持。
蹬车后,赵无恤问他:“阳虎的后事可办妥了?”
“那具尸体已经借口防治传播伤寒埋葬了。”
“秦邑众人什么反应?”
阚止恭敬地说道:“阳虎之死让孔子之徒秦商和秦非两人拍手叫好,但也抱怨说不将此人斩于鲁城东市不足以赎其罪。阳虎的名声在秦邑也不好,消息传开后,那些厌恶他的鲁国民众同样欢欣鼓舞。“
赵无恤颔,接纳阳虎,是冒着很大风险的。为了让赵氏多一个能臣,最大的障碍除了他与无恤自己的恩怨外,还有鲁国人的意见。孔子且不说,鲁侯和三桓就万万无法接受这种处置,所以无恤才玩了偷梁换柱之计,算是将此事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阳虎也是个拉仇恨的奇才,除了齐、鲁以后会彻底视阳虎为死敌外,宋、卫、郑也对他十分厌恶,恨不能杀之而后快。如此看来,阳虎的确是除了赵氏庇护再无处可去了。
“他若是识时务,用新的身份好好为赵氏服务还好,如若不然,我请求父亲杀一家臣,如屠一犬耳!”
……
赵鞅今日要与无恤和众军吏商议的,是开春后赵兵的行动问题,在此之前,他先宣布了几个刚刚接到的情报。
与秦邑的日益安定相反,外面的坏消息一个接一个。
齐国平阴一带的疫情一天比一天严重,粗略统计,目前已有数百人病亡,近千人感染,其中随齐侯南下的齐卒占了半数。因为疫情太重,齐国人人自危。各级吏卒均无心公事,不少人告假归家,高张早先令各邑严守边界,禁民众流动的命令亦渐渐形同虚设了。
平阴附近的齐人为避疫病。一拨又一拨地向其他地区逃亡,他们中为数不少的人已经感染上了伤寒,这更加剧了齐国的疫情,已经如滔滔洪水之势。
更有甚者,一些齐人还往南走。试图逃到防疫极其严格的西鲁来,他们听说这里能得到妥善的治疗和安置。然而秦邑、郿邑两处已经得到了赵无恤的命令,决不允许人口流动出现,所以死守关防,不放任何人进入。这要换了以往,已邑的民众增多,可是一个大大的政绩。
于是齐人们无可奈何,只能绕过这两处,往东西两侧移动,往西的去了卫国。往东的去了因为寒冬沼泽结冰,可以顺利抵达的须句城。这时代一方面是小邦寡民,鸡犬相闻而终生不见;另一方面也存在民众的跨国流动,所以到了战国时,魏惠王还为“寡人之民不加多,邻国之民不见少”而郁闷不已。
除了赵无恤主持的西鲁各邑,其余邦国哪有这种意识和组织度?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