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思考目标(2/2)
活,昏迷了半个月,这期间只进食了点汤水,让他现在的身体很虚弱。趁着空闲王灿躺在炕上慢慢的思考:自己家里的状况很差!但是自己肯定不会就这样平凡的过下去,随即便思考起自己的未来和接下来要走的路:
首先,资产状况,他在教会学校里打杂,平均一个月六块银元的薪水加补贴,由于教会学校免食宿,所以平时基本不花钱,五年下来一共攒了三百多块大洋。
可别小看这三百大洋,这个时代一块大洋含七钱五分左右的银子,也就是说三百银元差不多等于两百两银子,这时候的一石米(120斤左右,不同的时期标准不一样)仅仅值五钱银子左右,所以这在当时的农民看来可是一笔巨款。
前任的王灿因为父母没问所以也没有拿出来,毕竟谁也想不到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能赚到如此多的钱,所以这些钱王灿的父母并不知道。
这三百多大洋是前任的王灿打算用来做买卖的本钱,只是现在倒是便宜了他,而且这个时候‘义和团’还在天津闹腾着,青岛那边在他伤好之前也是没法回去。
要问这个年代干什么赚钱最快?毫无疑问那就是实业,不管你是什么样子的轻工业,只要你能开动机器那就能赚钱。
这可不是胡说八道,现在的华夏不比后世,就拿磨面机来说,后世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就是质量和出面率不一样,而现在别说乡镇农村,就是县城里也没有几台像样儿的机器。
记得后世自己上学时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小学,每个乡镇都有中学和高中,有的县城还有一些二流大学,然而在这个年代的即墨县城,别说大学就连高中和初中都没有,有个初级小学堂就已经很不错,而且那水平也可怜的让人无语。
另外后续资金的筹集也是一个难题,开办实业的话,区区三百块银元连个此时的机器零件都买不起,自己虽然知道山东甚至全国的资源资源分布(感谢穿越大婶们),可是自己跟本就没有能力去开发,而且即使开发了也没法在这个时代保住。
想想现在清政府的状态,洋人一来‘老妖婆’一家子便飞速跑到了山西,而后面的‘辛丑条约’则是切底的把清廷的脊梁骨给打折。
这导致以后那些清廷的官吏见到了洋人就怕,想让他们保护自己的钱财那就是做梦,说不定到时候洋人一发话,那些个贪官立马就逼着自己把家产都交出来。
现在离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而且即使到了民国,这种现象也没有改变多少,整个中国只有东北好点(张作霖的原因)。
现在是阳历一九零零年的六月份,再过不到一年左右《辛丑条约》就要签订,可是自己根本就无能为力,想起这个近代史上的炎黄国耻,王灿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那些国家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然‘庚子之变’后,满清就要下令各地编练新军,而自己要是想发展起来,便可以乘这个机会儿弄个‘工厂护卫队’的名号先训练出一批精英来,为以后队伍的扩编打下基础。
就这样王灿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长远的目标:那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改变自己民族的命运重振炎黄,近阶段的目标就是赚钱!最起码让自己家里人过得好一点再说其它的。
等青岛成为租界后便可以去青岛看看,能否找到所自己需要的东西,最起码要找到一个信得过的洋人,要是找到一个不可靠的人的话,自己的知识带来很多的专利,很可能会为自己带来杀身之祸,自己的下场绝对会是个‘杯具’。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