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北唐》

88读书网(88dshu.com)

首页 >> 北唐 () >> 第八章 :再战芦子关(2)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88dshu.com/39879/

第八章 :再战芦子关(2)(3/4)

道距离城关约九十步。每道沟的深度大约一人高,宽度却各有不同,离城关越近的壕沟越宽,最近的一道壕沟大约有八步宽,稍远一点的壕沟便相对窄上那么一点点,最远的那道沟只有三步的宽度,战马在经过助跑之后是可以一跃而过的。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这些壕沟并没有阻隔道路,每道壕沟上都留有一处可以通行的道路,这条路大约两步宽,能够单向通行一辆运送辎重的马车,只不过这条路并不是直的,第一道壕沟上的通道是位于壕沟的正中央位置,而第二道壕沟上的通道却是在壕沟的最西侧,紧贴着西面的山崖,第三道壕沟上的通道留在了这道壕沟的最东端,紧贴东面的山崖,第四道壕沟上的通道则在距离壕沟西侧比较近的三分之一段处,第五道壕沟上的通道在东段的三分之一处,而最远的第六道壕沟的通道和第一道一样留在了正中央位置。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开始挖壕沟的时候军官们还没有感觉,等到壕沟挖到一半的时候大家渐渐都看出些门道了,这样的壕沟虽然留有通行的道路,但其防御作用和对敌军骑兵步兵的障碍作用都远非原先见过的壕沟可比,在几天前的战斗中见识了弩机的威力之后,前营中几乎没有人对此持有疑问。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细封敏达审问俘虏之后获得了重大军情,这支被近乎全歼的野利家军并不是此次党项南下的主力,拓跋家这一代的头号勇将八部押蕃落使拓跋光远亲率的拓跋家五百精锐骑兵已经进驻青岭门,而房当家两个枢铭的兵力则于七天前自绥州方向向魏平关方向开拔。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五百拓跋家精锐骑兵,这个情报令刚刚从胜利的喜悦中宁定下来的军官们忧心忡忡,几乎所有人都明白在定难军中拓跋家精锐和其他部族以副兵充数的乌合之众之间的差距。虽然说这一次凭借着防守方的优势几乎是轻松完胜野利家,但是面对精锐善战的拓跋家战士,几天前才第一次见识战场的残酷性的新兵们能够吃住劲吗?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细封敏达这个党项叛徒在军议时详细地为李文革等人讲解了拓跋家军队的编制情况和实战力量。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拓跋家的军队和其他部族的军队一样采取部族军制编制,但是不同的是,其每抄的正兵和副兵并不是像其他部族那样代表战斗兵和辎重兵,在拓跋军中正兵和副兵都是极为精锐悍勇的战士,相对来讲正兵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担任,而经验差一些的则担任副兵,这里的老兵是相对的,拓跋家的副兵也是起码上过四五次战场的老鸟,和野利家那些连抛射都没有准头的后勤辎重兵完全不同。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拓跋家军队装备的甲胄颇为精良,都是得自中原王朝的制式骑兵甲,拓跋家的将军们一律披挂明光铠,枢铭们则披挂山文铠,士兵们装备的都是力道强劲的拓木弓,所使用的箭簇都是铁制,同时正兵装备马槊(也就是中原的漆枪),而副兵则装备厚背弯刀。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拓跋家的鹞子是党项八大部落中的头等精锐主力,和其他家族的鹞子比起来绝不在一个层次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拓跋家的鹞子都远远在其他七家之上。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根据细封敏达的推算,此番拓跋家若是出动了两个枢铭的兵力的话,其军中的鹞子人数当在二十到三十名之间,其斥候预警范围大约在方圆三十里到五十里之内。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已经堪比战场微波监视系统了,李文革咋着舌头感叹。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细封敏达一个鹞子的实力都如此可怕,二十到三十个鹞子扑将上来,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恐怖局面啊……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只怕仅仅这二十多名斥候,在野战中就能把前营的全部兵力都歼灭掉也说不定……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野利家此番吃了这么大的亏,拓跋光远岂能善罢甘休……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因此当沈宸立即提议在城外挖掘壕沟的时候,军中几乎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李文革反对!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他反对的并不是挖壕沟本身,他反对的是沈宸建议的挖三条宽阔的壕沟的实施方案,这个来自未来的家伙不屑地将这种壕沟称为“绝户沟”,他认为,完全阻隔交通的壕沟是绝对不可取的,这种壕沟也许能够给敌军造成一定的杀伤,同样实际上能够发挥的效用并不大,只要有足够的人力,敌方完全可以在攻城之前将这些壕沟一一填平。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更何况,这种壕沟在阻碍敌人攻城的同时,也同样会阻碍己方的反攻。

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于是李文革自己做出了一个全新的壕沟设计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李文革将原先设计的三道沟修改为六道沟,每道沟上都在不同位置留有一个狭窄的通道,而这些通道并不相连,敌军的骑兵也好步兵也好

状态提示: 第八章 :再战芦子关(2)
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