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秦知府的心思(1/3)
上原烤鸭店实在是不需要每一年给足一万两以上的两成干股。只需维持上原助学基金每年有一万两就足够应对本县如此规模的教育了。
如此大手笔的上原助学基金,宋县令可以自豪的说,这是在大明独一份的,也许连省城的百姓子弟也没有上原农家的男儿有福气,能免费获得读书的机会。当在自己就任的上原,却能做的家家户户能供一个男儿读书,这是多大的教化之功?放眼大明,哪一个县令能做得到?
不过这些匪夷所思的助学方式,竟然是亚楠一个九岁女孩提出来的,连赵教谕跟孙公公都显得诧异异常,恰恰说明,自己的眼光不错,赵教谕的女儿,足足抵得上十个男儿,如此女儿,只要做了自家媳妇,对自家来说,必定是贡献巨大。
不得不承认,这一次的助学基金,在亚楠一个孩子的倡导计划之下,近乎完美,不仅仅杜绝了浪费,也真正帮到了需要帮到的学生,更给了他们更多更公平的机会。
尤其是奖励基金,不仅仅针对寒门学生,也包涵了世家子弟,只要你学的好,就有奖学金发放,这不仅仅是真金白银,也是一种认可,一种名誉。有了这样的奖学金机制,相信上原的学生,恐怕自己都会头悬梁,锥刺股玩命读书了。
如此安排下来,所有上原的读书人以及农户们,无不欢欣鼓舞,不仅仅对县令、赵子诚感激不尽,更多的是感激亚楠,甚至在感激亚楠的时候,还带着小心翼翼,带着敬畏。
不为别的,只因为上原烤鸭店说的声明十分清楚,上原烤鸭店拿出万两白银的前提,是亚楠要首肯答应,不然就取消这万两白银的馈赠。
一时间,上原人兴高采烈的同时,无不死命赞誉亚楠,赞誉亚楠全家仗义,不出几天,亚楠的好名声,就冲出了上原县,到了府里,也到了省城,连在省城的六叔,二舅舅他们都听到了亚楠的好名声。
秦大人深深叹口气,自己没有办好首辅老师安排的事,孙谨到了上原不但没有被拍死,还活的比谁都滋润,更要命的还是孙谨为皇上筹集的那么多真金白银。这么多的真金白银,到了昏君手里,还不是被那些狗屁道士给折腾没了?
这慕容家也是,怎么会露出那么大的破绽,还是被一个孩子看出来的,真是白白辜负了自己一番期待,自己这边还没有来得及想好怎么补救呢,那边上原县令就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竟然将孙谨的烤鸭店,跟上原的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如此一来,跟孙谨作对的人,不就是跟所有上原学生作对?
简直是岂有此理!这宋县令到底是什么意思?原先不是跟自己表示的好好的,要为首辅老师效力,搞死孙谨的,怎么转眼就勾搭上孙谨这个阉人了?他这个县令是不想当下去了?
也许说不定他早就跟孙谨勾搭起来了,要不然就凭一个小孩,怎么能进县衙大堂?又怎么能看出如此破绽?
哼,如此卑鄙小人,怎么配做一地之父母官?更何况他的治下还发生如此灭门大案,到如今也有些许时日了,自己作为一个府台,也该过问过问了,若是不能限期破案,他这个县令,也该做到头了。哦,对了,他的治下还出了一宗命案,赖三死,也是一桩人命案子呢!
秦大人不愿意被老师看低,搞死孙谨的这件事本是张东岳交给他办的,原先想好只要宋县令出面,就一定能搞死孙谨,自己既不要出面,也能完成老师的任务。
可谁知道原本答应自己的宋县令忽然变卦,不仅没有搞死孙谨这个阉人,还跟这个阉人勾搭在一起,愚弄上原读书人。
哼,别以为拉上上原读书人,就以为自己这个府台不敢动你,任何父母官的治下如果发生命案不能破的话,这个父母官也就理所当然的改滚蛋了。
这个宋县令就由自己出面,拉他下马,将孙谨不死还过的如此张狂的罪过,都可以推在他一个人头上了,诶,也只能如此了,希望老师不会觉得自己太过无用。
秦大人觉得自己最近很背,治下五个县,宝庆县的县令,于大荣靠着女儿被睿亲王糟蹋,搜刮的连贾商都活不下去逃出宝庆,可偏偏自己还不敢动他。
而上原县的宋县令,虽然不是如此张狂,但却是个自甘堕落,勾结阉人的,罔顾自己的期盼,更是会自作主张的,如今上原百姓眼里哪还有自己这个府台大人?恐怕人人只知道他这个县令大人了吧?对了,还有那个赵子诚县教谕,如今也是名声大震啊!
哼,本府暂且给你们嚣张几日,等本府亲自过去,本府倒是要看看,他宋县令如何破这灭门之案,本府还要看看,赵教谕如何伙同他的学生考试舞弊,本府还拿你们没有办法了?
既然你们都自甘堕落的跟阉人同流合污,就不要怪我对你们心狠手辣,不除去你们,我都不知道如何跟老师交待!
相信上原没了你们,孙谨还能跟谁勾搭起来去?
然而叫秦大人倍感吃力的是,在他赶到上原的当天,赖三被杀一案,水落石出,杀人者竟然是赖三的亲爹!
“说,你为何要杀你亲儿子?还造成他自杀的假象的?你一个人是如何将他吊到房梁上的?你是为何人替罪?还不从实招来!”
县令大怒,典狱跟主簿两人已经带人查到了赖三爹撒谎的证据,结果赖三爹竟然毫不辩驳,太过轻易就承认下来,连着杀人罪名一起认了下来。
这让宋县令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