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袁克文案(4)(2/3)
均培里一号住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袁克文,这里原来是黄金荣的住所,黄金荣被李经述抄家后,这里被没收拍卖,当时盛宣怀买了下来,却被儿子盛恩颐豪赌输在这栋三层洋楼里养了很多手下,做他心中梦想的“名士”,替老百姓出头。他重金聘请了很多仁人志士,手下包括当时到上海闯荡的青年王亚樵,他善于使用的武器是斧头。
王亚樵,1889年2月14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磨店乡,说起来与李鸿章还是同乡。他自幼读书,聪颖过人,曾参加前清末科举考试,名列前十名。他的家世贫寒,祖父王榜,父王荫堂,均耕种地主田地。虽其父王荫堂行医,亦以务农为本,历年所收,均不敷所出,因欠租无法交付,被地主孙有富告到官府,受处罚后佃季家围田,收谷太少,又被地主季广德摘佃逐出。只得移居到磨店镇上,开设一个小染坊糊口,屡被土豪劣绅李竹斋家丁恃势不付钱取染,吵打数次,反请酒赔礼。
王亚樵从小目睹豪强、官吏压榨人民,痛恨入骨。王亚樵秉性倔强,嫉恶如仇,见义勇为,不屈不挠,邻里友人多赞亚樵有古侠士风。后与友人组织“正气学社”,探讨文天祥生平事迹,结识吴旸谷、柏烈武等。
不久,胸怀天下苍生的青年王亚樵到上海闯荡。上海不好混,他没有钱,只好白天做苦工,夜晚宿马路盖报纸,贫困不移其志,后来结识在国内倡导安那其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北大教授景梅九,钻研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学说,参加无政府主义研究小组,研究怎样打倒社会上一切强权。
无政府主义(英文:anachis),又音译作安那其主义,其目的在于提升个人自由及废除政府当局与所有的政府管理机构,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其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这种学说在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在世界各国很有思想市场。
法国的皮埃尔·普鲁东通常被认为是第一名自称无政府主义的人,他在1840年出版的《什么是财产?》一书中以此自称,因此一些人主张普鲁东是现代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创立者。普鲁东发展了一种以自发性秩序为根基的社会理论,称为互助主义,在这种社会里,并没有类似政府的中央控制机构,使个体得以依照各自的意愿追求他们自身的利益。
饱受旧政府压迫的王亚樵很痴迷于这种无政府学说,总想凭借自己的力量让所有人都能得到公平正义,后来,碰到袁克文收买仁人志士铲奸锄恶,马上带人投奔他的名下,跟随王亚樵的,很多都是他的安徽老乡,是贫苦工人或失地农民,这些人都是光脚不怕穿鞋的主,很快成为“判官”袁克文的得力干将。
陆定雄听说过“判官”的大名,但是他有点犹豫,说:“我什么都没有,人家肯帮我这个忙吗?”
阎锡山说:“放心吧,只要你的心意诚,确实有冤屈,人家什么都不会要你的。”
陆定雄那晚冒着风雪,跑到了袁克文的公馆前跪着,一直不肯起来。当晚袁克文正好出去喝花酒,没有回家,陆定雄跪在雪地里,整个人几乎冻僵了。
第二天,回到均培里一号的袁克文命人将陆定雄抬进了屋子,问清了他的冤屈。
“你来求我杀人?”袁克文问道。
“是的。”陆定雄回答道。
“你有什么?”袁克文问道。
“我一无所有,除了这条命。”陆定雄说。
“你这条命,不值钱。我为什么要帮你?”
“为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袁克文哈哈大笑,说:“你或许想不到,这世界的公平与正义,还得我这样的人来主持!你的事,我会帮你处理,不过你要答应我,你必须得通过廉政专员的复试。你后,你要听我的话!”
陆定雄点点头,说:“你的大恩,我毕生不忘。”
袁克文把这件事,交给了王亚樵,王亚樵说:“我明天就动手。”
第二天,天空飘起来雪花,轻舞飞扬,陆定效校里的很多学生欢快大叫起来:“下雪啦!下雪啦!”三三两两的情侣,在校园里手牵着手,有说有笑,嬉戏打闹。
孔子楼,是学校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墙壁上贴着一张课表显示,宋诗仁的西洋美术课是上午十点。时值深冬,孔子楼四周的枫林,像着了火。《周易》里有云:“血气冲天,命犯北斗”。
陆定雄走到宋诗仁那间教室前,两眼发红,他看到宋诗仁,仿佛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硕大的鱼头,还有一双鱼泡一样的眼睛,上下两片鱼唇一开一合。雇凶杀人,他的内心不是没有挣扎过。但此刻,挣扎的意义又在哪里?生活已经彻底抛弃了他,像陆小柔一样。
根据现场的目击学生的陈述,那天情形是这样的:当时,宋诗仁正在唾沫横飞地给学生上课。在凶案发生的那间教室,前排是一位短发的女孩,腰肢纤细,两条修长的大腿在桌子底下轻轻颤动。这时。北风把教室的窗户刮得哗哗地响。有胆小的女生开始把头埋进书本里,不知道是趴在桌上睡觉还是在偷偷照镜子。突然,一位身穿黑色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