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辽地风云(下)(1/2)
社会发展到了大明这个时代,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升斗小民,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赌局之中。升斗小民用一世的命运,来赌万岁爷是个正常人,父母官是个厚道人,胥吏是个实在人,可怜往往开出牌来,却是“蹩十”。
官做的越大,赌得越简单纯粹,惊心动魄,赢的就是锦衣玉带,输了就是血胤断绝。这赌局没有庄家,所谓的皇帝,也不过是副牌而已。杨帆当初说得便很简单,名不正则言不顺,自己建言献策无论有多么动听可信,都是屁话,因为他不是出牌人,充其量就是个没有资本,只能在赌桌上叫嚣着压大压小的穷光蛋罢了。
这不过杨帆是个幸运的穷光蛋,而如今,这副牌终于到了他的手里,该怎么打由他说了算。从实际的成果看,朱慈烺朱启还是底下的百姓,都是乐得其成的。
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活着,快乐的活着。
活着,要吃饭。快乐的活着,还得有些钱。杨帆解决了最关键的两个问题,自然是万军拥护。当他登上雄关的城楼,孙传庭才拱手叹服道:“在下一年不如杨国公您一刻之功,实在是自叹不如,惭愧惭愧。”
祖大寿自然生出不少感慨,三年前,这和自己同生共死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柱国大臣了。自己这三品武官见到了都要弯腰拜见。孙传庭在,自然是没有他说话的份了。
“哪里哪里,杨某人哪里敢承这样的功劳?都是您做的铺垫在先,在下不过锦上添花罢了。”杨帆笑了笑。从山海关望下去,近处兵马营寨,远望山脉长城连绵。过不了多久,便是金秋会盟的时刻,然而杨帆还在等最后的两个关键。一个来自青海,一个来自渤海。
孙传庭道:“精兵简政,这一点。还是杨国公书信中建议的,在下不过取您建议罢了,说起来还是您的功劳。”
事情一码归一码,孙传庭的功劳。杨帆自然抢不走,但是读书人多少都是你谦让我,我谦让你,这些表面功夫,杨帆也懒得去计较争论。他问了些辽东的战况。大凌河城、辽南,明军和建奴还是时常有小规模的交战,只不过今日你俘虏几个兵,明日我牵你几头马,真正大规模的交战还未有发生。
然而孙传庭说道最可恨的,还是辽南那些投靠伪朝的汉人。他和孔有德、耿精忠几人交手也有数次了,汉人打汉人,打得他心里憋屈。杨帆只能安慰他人各有志,各为其主罢了。交谈一番之后,下边守丞、卫所的将官不时上来报告情况。杨帆便让孙传庭先行离去,不用理会自己。
至于吴襄,杨帆一看便是个草包,只会溜须拍马,恭贺杨帆,听了几句,杨帆便让他一同下去了。且不说当初的交恶,就是后来,杨帆听说了他在辽地的作为,便不想搭理他。完全属于有功捞功,有过则避的庸夫行为,这次来,杨帆也迟早要将这厮给打落下马。
至于祖大寿。杨帆倒是有另一番打算。说起明末,好事者将那些最后投降满清的汉臣归为汉奸、走狗,似乎大明亡了,除了殉国一表忠烈以外,其余还在朝为官的汉人,都是汉奸走狗。
杨帆学历史出身。自然不是那种低端到人云亦云的愚蠢想法。在他眼里,这些“本来”要投降的文官武将,分两种。这一种,就是不管何人做皇帝,撅着屁股,只要有官做,有钱拿,那管他娘谁做官的。这类人,大抵便是被朱由检带下黄泉的文臣了。
另外一类,便是战降之人。洪承畴、祖大寿这些文将武将,要说他们是汉奸,委实有些站不住脚跟。照那些刁钻泼妇的意思,满清入关之后,就不该有汉人为官。
杨帆推荐用人之时,也没有将吴三桂、吴襄、洪承畴以及祖大寿这几个人抹去,没有这个必要。当然吴襄不行,这个总兵还是得换掉的,至于吴三桂,敲打敲打,让他戍守住山海关,也不是不可以。杨帆自然是不信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完全就是为了什么陈圆圆,那是金某人自己凭借厌恶喜好捏造的罢了。
试想一个可以连亲生老爹都可以狠下心断绝的枭雄,引清兵入关若是为了一个女子,大可不必这么做,真正的意图,估计都是驱狼吞虎,想要在这乱世之中谋求根基。只是估计他千算万算,可能没有算到李自成这么不中用,被清兵打得乱花流水,只得在云南一带周旋,妄图反清。这并不是什么洗地一说,乱世出枭雄,永远的利益罢了。成王败寇,没有什么可以计较的。
杨帆想了这么多,眼睛也是被这黄沙长风吹得有些干涩,眯缝着。
“听哨兵来报,司马台有人袭击国公爷?”祖大寿打破沉寂,问道。
“和我还这么客气?”杨帆回过神一笑,道:“没什么,几只烦人的苍蝇罢了。怎么样,这几年混得怎么样?”
祖大寿咧嘴一笑,见到杨帆没什么架子,便道:“哪有杨子你过得那么跌宕起伏。带兵呗。”他低头,在石头上蹭去鞋子边上的黄泥,“孙老隐退以后,吴襄负责着锦州一代的卫所,我就守着凌河城那边的两个卫所。也就这一年,小孙督师来了,这军队的编制、部署换了,才退到山海关这边来的。”
“那凌河城和十三驿呢?”杨帆看了看这城墙,似乎都用水泥修葺过了。
“吴襄他儿子守着呢。”他压低声音,道:“都是自家人,我也不怕你笑话,吴襄这儿子,本事比他爹大得多了。孙督师提拔他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